第15: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D,2011年全国1卷试题的第2小题的答案项C,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5小题的答案项C,2016年全国1卷试题的第1小题和第3小题的答案项D。

  另外,非全国1卷试题中也有这类题,如2012年浙江卷第1小题的A、D两项,2013年浙江卷第8小题所有选项,2014年四川卷15题的答案项C,2014年山东卷第8小题的答案项D, 2016年山东卷第8小题的答案项C等。

  三、利用论证逻辑来设题

  论证逻辑合理是论证成功的关键。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论证逻辑有其客观性,以事理或逻辑推理来呈现;二是文章的论证逻辑与考生认知不一致。命题者可以通过改变文章的论证逻辑来设选项。

  纵观全国1卷试题,从这一角度命题的题目还没有,可能受命题材料限制,也可能是因为的确难度较高,但并不意味着以后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毕竟在其它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就出现过。

  比如,2012年北京卷社科文阅读第1小题的A项,它违背原文说的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却以神单独存在为前提进行推导,因而是错的。这里,“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是《内经》的脏象理论的逻辑,既然如此,那么自然就否定了神“脱离‘形’而独立存在”。这本是很明显的,但考生也可能会受到失魂落魄、魂飞魄散、灵魂出窍的影响而忽视了原文这一前提。

  当然,这类试题主要以因果关系颠倒或混乱作为“雷区”,相关试题也很多,不必举例。

  下面举几个其它“雷区”的例子。

  一是必要与充分条件的混淆。如2014年安徽卷第3小题D项,其原文对应句为第⑤段结尾句,“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该句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选项中的表述“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则使得前者成为了后者的充分条件;而2012年山东卷第8小题D项则把原文的必要条件说成了充分条件。

  二是前提与结果混淆。如2014年重庆卷第6小题D项,其对应原文为第四段的“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这句话第一层含意是指“单磁核”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的启示,而D项中表述为“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把前提说成了结果,所以错误。

  三是颠倒前提与目的。如2012年广东卷第12题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

  四是把分列变成合成。比如有这么一个选项:“A.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其对应原文是“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原文里,从A中可以看出B,从C中可以看出D,是分列的;而在选项里则合成为A和C中可以看出B、D。尽管选项中没有“都”字,但选项还是可以理解为“都可以看出”,这样,就与原文不一致了。

  五是把类比当作因果。比如有这么一个选项:“C.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平衡的维护就是要维护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所以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其对应的原文是“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这个基本道理已经相当普及。那么,文化多样性为什么不能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这句话意在通过类比相似情况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而非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可以设题的论证逻辑角度还有很多,无法一一穷举。比如还可以利用演绎法、间接论证和分论点论证来设题。

  演绎法的典型是三段论,其用文字表述就是,凡是M类事物都具有P特点,S是属于M类事物的,所以,S也具有P的特点。假如原文阐述了重要概念M,还表述了凡是M类事物都具有P特点,并且也指明了(我们知道)S属于(或不属于)M,那么就可以将选项设置成S具有(或不具有)P的特点。

  间接论证的典型是反证法,其特征是先论证与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然后指出,这两个相矛盾的观点是非此即彼的,因此,文章原来的论点是正确的。利用反证法来设题,可以这样处理:把与论点相矛盾的观点说成是论点的论据,也可以把论证与论点相矛盾的观点的论据说成是论点的论据,这都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利用分论点论证来设题,其处理与反证法类似,可利用分论点可以是中心论点的论据,而分论点的论据又可以中心论点的论据来设置选项。

  其实,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就是论点、论据、论证,而论证是联系论点、论据的环节,这就决定了把握论证便有利于真正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是解答阅读题的关键,更是解答以论证为设置的选项的捷径。遗憾的是,考生对论证的把握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熟能生巧。倘若在平时的训练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论证来把握论述类文章,并集中训练、总结有关试题,学生一定会获益良多。

  叶圣陶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论述类文本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论证逻辑。利用论证来解题可以说是对论述类文本特征的把握,也是破解论述类文本阅读难题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相约高中·弗措·思辨·约取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7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8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9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10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11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2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3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4页: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第15页: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第16页:应考方略·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第17页:应考方略·从平面类比到空间
   第18页:应考方略·从平面类比到空间
   第19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0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1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2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3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4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5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6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7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8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9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30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31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2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3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4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5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信息定位的三个技巧
   第36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信息定位的三个技巧
   第37页:应考方略·巧学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动词
   第38页:应考方略·巧学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动词
   第39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0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1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2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3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4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5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6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7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8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9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50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1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2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3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4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5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6页:应考方略·正确快捷判定遗传系谱 提升遗传题解题思维
   第57页:应考方略·正确快捷判定遗传系谱 提升遗传题解题思维
   第58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59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0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1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2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3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4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5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6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7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8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9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0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1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2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3页:相约高中·顺“道”起舞,以退求进,立足课堂,决胜高考
   第74页:相约高中·顺“道”起舞,以退求进,立足课堂,决胜高考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广东教育高中版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15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