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应考方略·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诗歌文本的解读方法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诗歌文本的解读方法
  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陈凯林

  诗歌鉴赏是高考备考中的一大难点,一向被戏称为“备考最没效率的模块”,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讲解还是训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失分依然严重。这一部分虽然在全卷的分值比重不足10%,但总是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为什么这一部分会“没效率”呢?其实,其原因是显而易见却又总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读不懂。

  毋庸赘言,读懂诗歌,是完成鉴赏最基础的,但也是备考最难取得成效的一个环节。如何在备考中指导学生在紧张而又短促的氛围中读懂诗歌?近几年,结合高考诗歌文本的特征,我一直坚持“紧扣文本‘找’情感  把握情感‘析’手法”的原则,坚持以“找—析—答”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和作答,虽不能说卓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确实让学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思考方向。

  一、紧扣文本“找”情感

  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最高的原则和方法是“泡”——将凝练的诗句泡开,即进行诗歌素描,疏通诗意,诗画一体。通俗地讲,就是把诗歌的内容逐字逐句翻译成散文。应该说,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却不是可行的方法。说它有效,是因为只有每个字每句话都理解了才能疏通文意,把握主题;但说它不太可行,是因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读不通、读不懂”,对于语言更加凝练、思维更加跳跃的诗歌,学生如何将之“散文化”?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大多数学生不要求他们能“泡”,而要求他们“找”。

  首先,“找”什么?“找”诗歌文本中作者直接流露感情的字、词、句子。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所选用的诗歌来看,文本中都有对诗歌情感做出或明或暗的提示。比如:2013年陆游的《鹊桥仙》中有:“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做江边渔父”中的“独”字;2014年无名氏的《阮郎归》情感提示得更直接:“讳愁无奈眉”;2015年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虽文本中无情感的直接提示,但尾联“勤王敢道远,长向梦中归”一句情感的流露也是明显的;2016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中有“垂拱众流安”中的“安”字。考试的诗歌具有如此特征,其原因不难理解:诗歌鉴赏是一种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思维活动,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到考试的特殊环境,命题者只能挑选文本带有提示语的诗词,当然,这样的提示未必都是在文本中,有的会在标题中,有的会在注释中,有的会在题干中。学生如果在考试中能抓住文本的这些提示,就能准确把握住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情感,可以说,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就完成了一大半。

  其次,怎么“找”?诗歌的主题无外乎“情”与“志”,从近年所选用的诗歌来看,“情”是最主要的考查主题。“情”即情感、情绪,也就是人的喜怒哀乐,而对人的情感情绪的描述,大多采用形容词。所以,学生“找”文本中作者直接流露感情之处,就要特别重视文本中的描述情感的形容词性词语。在诗句中,它可能是中心词,也可能是修饰语;它可能在修饰景物,也可能在修饰人物。如上一段所述,2013年的“独”字,2014年的“愁、无奈”,2015年的“敢、长”,2016年的“安”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有时,诗歌中可以作为情感的形容词很多,学生要怎样判断哪个词语是最准确体现中心情感的呢?这就要求学生多角度去检验,可以从景物的特征,可以从叙述的事件,可以从诗人本身的风格特征等去做出判断。比如2013年陆游的《鹊桥仙》有“独去做江边渔父”中的“独”字,也有“镜湖本自属闲人”中的“闲”字,诗歌是要表达“无奈”还是“悠闲”?其实可以依据文本“谁记当年豪举”一句,也可结合作者陆游本身的时代特征、思想特征和诗歌风格,都不难理解“无奈”一定是诗词的中心情感。

  怎么“找”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命题者设置的题干。2013年第8题“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上阕的最后两句就是“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做江边渔父”;2015年第9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即“勤王敢道远,长向梦中归”。这些题干都是在提示我们这些句子要重点理解,它们都是解读诗歌的中心情感、思想主题的突破口。

  最后,什么时候“找”?本来应该是在学生“泡”开诗歌内容后,才能要求学生准确找出体现诗词中心情感的字词,但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考试的特殊环境,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就带着这个目的去阅读诗歌,在“读”中“找”,用“找”带“读”。

  二、把握情感“析”手法

  在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以后,我主张还要学生能分析出诗歌所运用的手法。之所以要让学生做这一步,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①通过手法分析,可以理解本文中的景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相约高中·弗措·思辨·约取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7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8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09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10页:应考方略·高考阅读新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第11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2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3页:应考方略·论述类文本阅读应对策略
   第14页: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第15页:应考方略·立足论证,破解难题
   第16页:应考方略·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第17页:应考方略·从平面类比到空间
   第18页:应考方略·从平面类比到空间
   第19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0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1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2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3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4页:应考方略·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第25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6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7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8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29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30页:应考方略·2017年高考全国卷立几热点预测
   第31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2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3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4页:应考方略·活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第35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信息定位的三个技巧
   第36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信息定位的三个技巧
   第37页:应考方略·巧学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动词
   第38页:应考方略·巧学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动词
   第39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0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1页:应考方略·It的13个常用句型及其运用
   第42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3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4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5页:应考方略·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第46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7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8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49页:应考方略·地理高考中的数学思维
   第50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1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2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3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4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5页:应考方略·明晰考向 聚焦考点
   第56页:应考方略·正确快捷判定遗传系谱 提升遗传题解题思维
   第57页:应考方略·正确快捷判定遗传系谱 提升遗传题解题思维
   第58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59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0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1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2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3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4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5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6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7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8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69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0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1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2页:笑傲考场·七选五阅读原创题专项练习
   第73页:相约高中·顺“道”起舞,以退求进,立足课堂,决胜高考
   第74页:相约高中·顺“道”起舞,以退求进,立足课堂,决胜高考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广东教育高中版应考方略·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16紧扣文本“找”情感把握情感“析”手法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