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听说,有人已经打算要承包下那片林。商人的眼里,那片林就是一只巨型的聚宝盆。成片合抱粗的古树下面,藏着价值上千万的根雕。

  画家辗转反侧,最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他要承包那片林。

  画家最终以不菲的价格把那片林承包下来。他只要守护权,不要拥有权。傻瓜才肯的交易。

  两间小木屋,一个篱笆小院,是画家自己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就在林的深处。画家的生活,从此以那两间小木屋为圆心,以他的那片森林为半径。他徜徉在那片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画画,与树对话,也充当树们的卫士,如果有哪个胆敢来冒犯他的树,他手中的长枪长叉绝不答应。

  那样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

  多少次旭日东升,灿烂的晨光里,画家在家门前的小坡上画画。画树,那些沐浴在时光里的树,欣欣向荣,枝繁叶茂。不再是树桩。他的那片森林里,自从他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棵树桩了。

  画家很天真也很乐观,他想,等那片林保住了,他再转向下一片林。

  然而,画家终究是没等转到下一片林去。他死了。在某天清晨,在他画画的树下,他倚着树根,睡着了……

  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

  风吹过,满林的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问,似答……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5期)

  1. 下面对小说内容、主题和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树根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安排,“一棵棵黑乎乎毫无美感的根便有了艺术的灵魂”,可见画家被根雕的高超技艺“深深震撼”了。

  B. 作品不点明画家的死因,是有意借用国画创作中的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画家为守护原始森林的自然美和生态美用尽家财,最后献出了生命,悲剧性的人物命运,更突显了作品讴歌环保良心的主题。

  D. 大树非正常死亡,而画家也是非正常死亡,作者写画家为保护森林付出了死亡的行为代价,将情节的反常写到了极致,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2. 小说写“画家疯了”,从哪里看出他“疯”了?你怎样理解他这些举动?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3. 作品的以“风吹过,满林的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问,似答……”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从第一段内容可知,画家被“深深震撼”的原因是村庄根雕产业的规模之大,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之严重;第二段的“那些树根……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安排,一棵棵黑乎乎毫无美感的根便有了艺术的灵魂,成了都市雅人喜欢的根雕”一句,表达的是画家对这类为追求所谓的艺术而对森林大肆破坏的行径的强烈不满。

  命题分析:考查了文本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内容的概括、艺术手法的分析、作品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把握。

  2. 答案:⑴画家为拯救森林的举动很疯狂。为了拯救古木低价卖画、卖房;为了引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只画树桩;抱着树林中的树大哭;为了拯救古树拿出最后的积蓄承包树林,而且只要守护权,不要拥有权;为守护森林而死。⑵这些举动,表现了画家为保护森林而竭尽付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以人物的反常举动和死亡,唤起人们对原始森林自然美和生态美的保护意识。(意思合乎文本含义即可)

  命题分析: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紧扣文本命题,考生必须紧扣文本思考分析,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摘要概括,需要有个人的领悟和理解。

  3. 答案:(1)拟人手法,以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来表现原始森林和守护者的悲剧式的命运,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2)结尾写景、抒情结合,与前文对人物保护原始森林时反常举动的多重叙述融合,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3)深化主旨,以“似问,似答”暗示小说讴歌环保良心的深刻主题;(4)题目是“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结尾以“满林的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呼应,突出了树和人死亡的非正常性,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性思想;(5)结尾含蓄隽永,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对不合理现象和环保问题的更深层的反思。(意思对即可)

  命题分析:从艺术手法及其效果、主题表现、语言等方面思考作答。需要考生熟练地掌握“一轮复习知识与方法精要一览表”中的考点和解题要领,对主观问答题能够习惯性地从作品主题、手法、语言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表述。

  【特色分析】

  1. 环保主题,作品思想具有时代性和深刻性,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

  2. 作品字数1740多字,体现阅读量略有增加的命题趋势;

  3. 考点涉及内容、主题、人物分析、故事情节、艺术手法、语言品味、审美能力等,能有效考察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综合鉴赏能力;

  4. 突出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着重从“语言”的角度来设置题目,体现高中语文注重培养考生整体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新课标精神。

  责任编辑   廖宇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相约高中·明心见性,莫负生命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7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8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9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10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11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2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3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4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5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6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7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8页:应考方略·在“散”中梳理文章脉络,构建答题的五个思考维度
   第19页:应考方略·在“散”中梳理文章脉络,构建答题的五个思考维度
   第20页:应考方略·积累素材应披沙拣金
   第21页:应考方略·积累素材应披沙拣金
   第22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3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4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5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6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7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8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9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0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1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2页:应考方略·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33页:应考方略·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34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5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6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7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8页:应考方略·以“本”为源,夯实基础
   第39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0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1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2页:应考方略·高考英语阅读中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43页:应考方略·按图索骥智取“七选五”
   第44页:应考方略·按图索骥智取“七选五”
   第45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6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7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8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9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0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1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2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3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4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5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6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7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8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9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0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1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2页:应考方略·高考核心素养命题视角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第63页:应考方略·高考核心素养命题视角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第64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5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6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7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8页:应考方略·2018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4题多种解法探析
   第69页:应考方略·2018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4题多种解法探析
   第70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1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2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3页:相约高中·行远自迩 成就大我
   第74页:相约高中·行远自迩 成就大我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广东教育高中版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10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2018-11-10 2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