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
【例1】(2009年福建卷)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
答案:B
【例2】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 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 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 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解析: 结合时间段理解列强对中国“赞赏”的原因。
答案:B
【例3】(2010年山东卷)图1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析:此题比较简单。第(1)问从美国1950~1980年军费开支变化图可以看出,在A阶段时间是在1950~1953年之间,这属于朝鲜战争时期。B阶段是出于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由于美国陷入经济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军费开支下降;第(2)结合教材知识和图示提供的时间不难知道,A阶段中美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里,中美处于对抗状态;B阶段中美关系走向缓和,逐步走向正常化。
答案:
(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
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1.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设立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享受的特权是指
A. 协定关税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2.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众的民主意识淡漠 B. 北洋军阀专制势力雄厚
C.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D.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4.“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能够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①作为大国参加了一些重要国际会议并参与一些重要决策
②由于坚定的反法西斯信念和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③彻底赶走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④英美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被废止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5. 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6年,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撤离中国后,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6.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致辞,“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恩来所说的“大家都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