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图2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 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 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此题所选答案可以对题目信息作出条件充分且符合逻辑的解释。
2017、2018年35题都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的考查。
(五)家国情怀
它主要体现的是历史价值观,指的是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业救国”“家国同构”等内容都属于家国情怀的范畴。2017年涉及到民族主义的第41题;2018年第41题涉及到乡约、地方自治,第42题从文学作品来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第45题考查了汉武帝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又紧贴时代脉搏、对时代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二、对高三学子复习的启示
(一)理清核心素养五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理论,是评价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工具;“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对历史进行认识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是学习、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是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重要体现,是检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历史意识和价值取向的核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二)紧跟老师步伐
高三老师对核心素养命题有准确的把握、对相关历史论文、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有合适的学科深度和跨学科的宽度,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历史智慧。他们对全国各地的试题、高考真题有独到的研究。高三学生学习要紧跟老师的步伐,按照老师的方向。名师指路才会事半功倍。要注重培养自己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反思现实与历史事件的能力,勤动笔,勤写作。
(三)不断优化学习模式
高三学子要深刻领会高考命题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的内涵,深刻体会高考素养立意、多元史观、重思维考核的特点。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意识、价值观。
1. 高考素养立意,高三复习就要孕育素养。学生要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习史的方法,初步地理解多元史观并开始内化。
2. 坚持论从史出,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培养史料解读能力,坚持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坚持论从史出,更好掌握“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历史学功能。要关注社会热点暨时政热点、生活热点、史学热点,关注社会热点与历史事件、课程的联系与结合。
3. 精选习题,增加训练量,建构建模。
训练是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史料实证、历时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理解和实战过程。习题要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建议学生练习题多选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试题。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网络建构;习题训练中,要掌握“常考题有套路、创新题有思路”的答题模式。
4. 要高度重视对高考题的训练与研究。学生可以把近三年全国卷、海南卷的真题打印出来反复练,一轮复习可以按模块练、单元练;二轮复习可按专题练,熟悉真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把握命题规律,探寻命题趋势。近年高考题将会以稳为主。
5. 注重培养自己四个本领:“学会试卷试题分析、学会概念拓展与深化思考、学会对热点的把握、学会解题技巧答题规范”的四个本领。每次考试学生可对试题的命题角度和知识点进行分析,対试题与五大素养进行对应,对每个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出错误点和正确项的依据,再找老师点评。要重视答题规范的养成,增加非智力因素的得分,杜绝空白卷,试卷卷面做到赏心悦目。
6. 要有有依据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不唯答案。答案依据合理、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史实正确。
7. 团队协作,互助共赢。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密切自己、老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老师团队指引方向,家长团队后勤保障,学生团队全心学习即可。三者勠力同心,可创造高考佳绩。
高三学子,通过对2017、2018年高考试题核心素养命题视角的学习钻研,从而把握命题规律和命题趋势,可事半功倍,助力同学们圆梦大学。
责任编辑 李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