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与训练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201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与训练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第一中学 邓观朗

  【备考策略】

  通过对2018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题目的分析,比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8高考大纲(语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可以发现,2018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与2017年相比呈现“稳中求变化,接轨新课标”的命题趋势,因此,2019年语文高考备考策略必须与此相适应。

  1. 熟悉考点,吃透考纲。与往年相比,2018年考纲和考点分布依然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统一性。预估2019年高考必将在基本保持这两年的命题特色和方向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新课标的精神。所以,熟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点,吃透考纲要求,加强新课标的研读,充分考虑考纲和新课标的关联,这是2019年高考备考的核心要求。首先要了解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手法,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蕴含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考纲要求,对各能力层级涉及到的考点要具体明确,并逐一强化训练。

  2. 加大阅读量训练,提升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增大整卷阅读体量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增加现代文阅读的阅读量是必然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指标是“快”和“准”。“快”,是时代所趋,预计将是未来高考命题的重点,有可能增加一些题型,着眼于对“快”的考查。“准”则强调阅读的效果,直接反映的是阅读能力的高低问题。语文成绩是否优秀,关键在于语文素养的高低,这不是一日之功即可练就,靠的是日积月累。但语文素养好,却并不意味着语文应试能力就一定强,重视加大阅读量的训练,方可应对未来高考的要求。

  3. 关注时代,重视具有宏大主题的阅读素材。重点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四类题材。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高考命题必将越来越凸显时代性和引领性,越来越重视落实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将在文本素材的选择上倾向于可以体现民族精神、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科学精神的作品,让考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四热爱”的深厚感情,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 以“品味语言”为阅读训练的重心。在高三的阅读备考中,我们要在阅读训练中以“品味语言”为训练重心。高考语文命题紧扣语文本色,应对的有效方法是紧抓“品味语言”这一牛鼻子,深入品读作品,综合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决对文学作品“读不懂”的问题。

  5. 挖掘阅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意识提升自己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借助平时的备考训练,借助文学作品的鉴赏,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深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在阅读中提升和挖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我们将无法适应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高考阅读题的要求。

  6. 训练对文学作品深刻的感悟能力和美的表达能力。这一点往往是备考中容易被忽略的。以往的高考题目考得不深,考生无需过多深刻思考,对美的体验和感悟也只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课程目标有如下要求:“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可以预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地,未来高考命题必定会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鉴赏方面的考查,题目形式会多样化,分值会增加,既考查“审美”,又考查“表达”,所以,如果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中对作品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的感悟,根本无法驾驭这样的题目,无法形成准确有效的美的表达。

  【一轮精要】

  结合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和三套全国卷的命题情况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相约高中·明心见性,莫负生命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7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8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09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10页: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第11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2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3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4页:应考方略·“六分”在读,“四分”于答
   第15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6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7页:应考方略·散文阅读考情概述及解题方略
   第18页:应考方略·在“散”中梳理文章脉络,构建答题的五个思考维度
   第19页:应考方略·在“散”中梳理文章脉络,构建答题的五个思考维度
   第20页:应考方略·积累素材应披沙拣金
   第21页:应考方略·积累素材应披沙拣金
   第22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3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4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5页:应考方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点分析
   第26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7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8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29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0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1页:应考方略·函数零点问题基本解题策略
   第32页:应考方略·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33页:应考方略·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34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5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6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7页:应考方略·细品真题,多解拓展
   第38页:应考方略·以“本”为源,夯实基础
   第39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0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1页:应考方略·名词和冠词的复习要点
   第42页:应考方略·高考英语阅读中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43页:应考方略·按图索骥智取“七选五”
   第44页:应考方略·按图索骥智取“七选五”
   第45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6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7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8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49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0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1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2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3页:应考方略·阅读理解中的“写作目的”真题演练
   第54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5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6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7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8页:应考方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
   第59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0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1页:应考方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中美关系
   第62页:应考方略·高考核心素养命题视角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第63页:应考方略·高考核心素养命题视角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第64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5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6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7页:应考方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第68页:应考方略·2018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4题多种解法探析
   第69页:应考方略·2018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4题多种解法探析
   第70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1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2页:应考方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典型题型指津
   第73页:相约高中·行远自迩 成就大我
   第74页:相约高中·行远自迩 成就大我
   第75页:封三
   第76页:封底
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广东教育高中版应考方略·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06融合新课标精神,指向深化阅读 2018-11-10 2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