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点:环境
【知识基础】
社会环境:小说考查重点,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重点与方法】作品中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环境描写与作品的人物有什么关系;环境与作品主题又有怎样的关系,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关注文本中运用了什么技巧:拟人、比喻等;准确传神的字词句;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等方面的语句。
【设问方式】1.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3. 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这一景物有何特点?请概括分析。
4. 某一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5. 本文开头(或结尾)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解题方法和切入点】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开头重在定叙述和情感基调;在人物出场前则是为了引出人物;在某情节前可推动情节发展;在人物描写中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若场景作为整部小说的主背景则可能是一种象征。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答题模式】
基本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语言模式:××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二、小说、散文共有考点:主题、手法、语言
(一)考点:主题
【知识基础】作者在作品中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说法:①歌颂、赞扬了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了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哲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阅读重点与方法】提炼整合,概括主题。小说的主题表达往往比较隐晦,一般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设问方式】
1. 找出体现作品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 作品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 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解题方法和切入点】挖掘主题的方法。1. 从人物形象入手:人物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典型性格、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等往往与作品主题密切关联;2. 从故事情节入手:故事情节发展尤其是高潮阶段可挖掘出作品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3. 从环境描写入手:分析小说的典型的环境描写,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来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作品主题。4. 从标题入手:标题的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5. 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入手:抓住作品中的关键性词语,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答题模式】
概括主题答题模式:
1.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或描写、叙述了……),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揭示了)……
2. 散文: 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二)考点:手法
【知识基础】
1. 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 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阅读重点与方法】圈画出明显运用了手法的语句并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1. 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 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 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题方法和切入点】要结合小说、散文鉴赏表达技巧知识专题,掌握各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特点与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艺术手法的思维导图。重点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和描写的技巧和作用,尤其是人物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抒情方式的间接抒情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表现手法中的象征、渲染、对比、衬托、联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