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内外生态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进校内外自然生态的生态文明教育,正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通往大自然心灵的大门。
聚焦生态觉民
硇洲小学,湛江开发区偏远小岛上一所不起眼的普通小学。虽然学校周边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但2015年以前,这里的生态教育基本是空白的。2015年年底,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与帮助下,硇洲小学成立了湛江市首个“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小学生生态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基于乡村生态文明教育的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并撰写出2.5万字左右的《粤西农村学校的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书稿;2016年1月15日,硇洲小学与区第一小学开展了“名师引领、校际联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研讨活动;学校还计划举办“红树林”“海洋”生态保护绘画大赛,制作“红树林生命周期与生态系统”动漫片,设立生态写作兴趣小组,并着手建设硇洲小学生态教育网站。基于硇洲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积极向上的活力,2016年4月15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该校举行了全区首期“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培训活动。
区第一小学,湛江开发区小学阶段一所响当当的优质小学。学校积极响应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决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构建魅力“生态课堂”;打造“生态德育”特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向田野,感受田园风光,让绿色理念扎根学生的心灵;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论坛,参与生态文学创作活动,促进师生幸福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态课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林文智校长的数学课《植树问题》在2015年广东省特级教师的验收课中获得最高评分,黄引娣的语文课《最大的书》获得全国“优课”奖、湛江市一等奖,谢小花的数学课《滴水实验》获广东省“优课”奖、湛江开发区第一名,赖广玲的科学课《水和水蒸汽》获广东省“优课”奖、湛江市一等奖,邓淑燕的语文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获广东省录像课二等奖。基于区第一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自觉进取的力量,2016年6月3日,湛江开发区教育局在该校举行了全区第二期“生态文学创作与教学”培训活动,同年7月29日,在该校组织了生态文学校本教材编写培训活动。
一所是曾经的薄弱学校,一所是传统的优质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活动的启迪与推动下,这一对“同觉学校”不约而同聚焦到生态觉民的宗旨上来,从而让薄弱的走向优质,让优质的走向卓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湛江开发区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做样子。在觉民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该区既倡导因地制宜的校内“生态园”,又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觉走进校内外自然生态,在此基础上,聚力课程生态之革新,走向生态文学之建构,生成人文生态之底蕴,凸显了生态觉民之功效,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师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生态文明教育,正在重构着湛江开发区的教育生态,并重塑着区域内学校的教育内涵。湛江开发区第十三小学成立“生态红领巾”团队,并创造性提出了“生态春游”概念,结合“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候”“新农村建设”“科学种植”“生态环境”等主题,让学生在游乐中感受自然、认识农业、了解生态环保、学习“出行礼仪”,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外围墙长期流水不断的特点做成生态墙,遍种花草植物,营造绿意盎然的类自然环境;湛江开发区第三小学着眼于生态园的建设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