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还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成立校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书法教育档案,并将书法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视导专项内容。与此同时,建立书法教育激励机制,每年在全市中小学评出一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书法教育先进班级”“书法教育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此外,普宁还出版了“普宁教育艺术报”,创建“普宁艺术教育”微信公众号,不定期举办书法骨干教师作品展示及观摩活动,增强书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2.实行常态培训
师资,是书法教育的“源头活水”。但是,师资,又恰恰是书法教育的“短板”。怎么办?“我们要自己培养自己的教师,确保每个学校都有一位合格的书法教师。”负有培训师资职能的市进修学校负责人温小均自信满满,“为此,我们的师资培训十分注重培训效果的持续性,一改过去高强度集训的方式,建立了常态化的研训模式。”
所谓常态化的研训模式,一方面是指“化整为零”的常态培训方式,即是把以往9天共63课时的培训总时间进行拆分,以碎片化形式延长到三个半月的时间里进行,把整个培训过程时间跨度拉长、放大,并建立“普宁书法教师微信群”进行交流,在培训结业时举行学员作业展、出版作品集。由于培训时间有持续性,教师学员们不仅能长时间进行书法学习,还能及时反馈书法学习与具体教学的情况,做到教中学,学中教。普宁市教育局先后开展了3期覆盖城区、乡镇学校的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共计培训书法骨干教师1300多名,为普宁书法教育的高效推广奠定了优质的师资基础。
另一方面,常态化的研训模式也指“融入社团”的研习培训方式。成立书法研习社是普宁推进书法教育的一大亮点,在提升师资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埔镇书法研习社是普宁市第一个书法研习社。近年来,高埔镇书法研习社坚持每个月举行一次书法集训,有多位社员作品入展全国、省、市大型书法展览……如今,在市教育局的要求与倡导下,普宁市已有高埔、梅塘、大坝等24个镇(街)成立书法研习社。其中,梅塘镇已成立了8个书法研习社,1个为镇教育组书法研习社,其余均设在书法教育基础扎实的学校。
3.扎根常规课堂
2015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许鸿基,专程回家乡参加普宁市第二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作品展并讲话。他说:“普宁的书法教育已走在全国前列,做法非常有特点,也非常扎实,是扎根课堂的教育。”
许鸿基的评价所言不虚。早在2014年下半年,普宁市教育局就把书法课列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修课,要求各学校做到学期有计划、课时有安排、师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