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宁市各中小学“书法扎根课堂”效果明显,学校既有专门的书法教室与书法研习室,也有书法必修课与选修课,还有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既有固定的时间训练,又有专门的教师指导,还有书法作品的展示交流。除了选用国家中小学书法教学用书即学生用《书法练习指导》和教师用《书法教学指导》,普宁市还结合地方实际开发了《走进粤东书法》地方教材,不少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创编了校本教材,例如流沙第四小学即将出版的《心画》校园汉字书写指导,配合语文课文的生字书写进行书法教育;普宁华侨中学是高中阶段学校中把书法作为高考专业特长生培养的为数不多的学校之一,其自编的《书法普及教程》,已经作为学校书法校本教材实行了多年,不仅让学校书法教育普及化增色不少,而且为书法特长生的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4.注重日常养成
梅塘镇安仁初级中学把“认真写字”作为养成教育的基础,每天13时至13时15分,学生认真统一地练字;大坝镇新兴初级中学将每天下午上课前的20到30分钟作为学生的“写漂亮汉字”时间;红领巾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每天13时40分会在优雅古典音乐的陪伴下开始午写;兴文中学每天中午有15至20分钟的练字时间,学生既可以练习汉字书写,也可以练习英文单词书写……开展类似活动的还有高埔中学、大坪农场梅星小学、育才学校、流沙第五小学、普宁二中实验学校等公、民办中小学校。“午写”已成为了普宁市各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李悦双说:“教育改革应从最细小的地方开始,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普宁市各中小学都积极把书法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实施,将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融于行为品质的养成之中。“如何把书法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是我们思考的重点。通过书法教育,要让孩子挺直身板,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并让孩子在文化的浸润下变得文质彬彬,知书达理。”谈到“书法教育回归日常书写”这一问题时,流沙第四小学校长江静波这样回答。他们不仅让书法教育回归日常书写,更重要的是通过融于日常生活的书法教育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性与品质。江静波自豪地说:“每天14∶20至14∶30,音乐一响起,学生会立刻用正确的姿势练字。”在流沙第四小学,基于三个梯度的书法教学已被纳入教学与研究规划:第一梯度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重点训练学生的书写状态;第二梯度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来训练学生写美观的字;第三梯度则侧重训练学生“写文化”,例如,五年级写“善”字、六年级写“真”字等,从了解这个字的起源与发展,到这个字的各种写法,再到搜集与这个字相关的古诗文、名人名言等,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书写训练,并引导学生去践行这个字的真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练、做中健康成长。
以养成心收获书法教育之美景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在深入推进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普宁市教育局强调书法教育并非单一的技法教育,而是基于文化素养的习性养成教育。正因此,以养成之心推进书法教育并积极展示书法教育成果,已成了普宁书法教育的显著亮点。
“是的,我喜欢书法。”今年还未满9周岁的红领巾实验学校学生赖昱玲,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一脸呆萌的样子,当记者提出“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书法”这一问题时,立刻正襟危坐,一脸坚定地回答。据了解,赖昱玲的书法启蒙是在妈妈任教的下架山镇和寮小学,当时全市普及书法教育,学校请来专家给教师培训,在角落旁听的赖昱玲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开始学习书法。如今,赖昱玲学习书法十分用心,她的书法老师许洁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