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足球当作一种快乐,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推广,学生会受益一生的。”新城中心小学朱国珍校长这样说。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在家长的观念中,参与体育就会面临文化课退步、身体受伤、影响升学等负面后果。如何让家长和孩子体会到运动精神最核心的快乐,改变固有观念,是曾令诗和李家栋之前做球员时所不曾面临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上足球,”曾令诗说,“为此我们改变以前足球训练中的简单重复练习,用游戏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为了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这项运动,新城中心小学的教练们改变训练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乃至生活情况。在学校的三级足球队中,专职教练所担负的远不止训练,更担负起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责任。只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综合评定达到良好以上的标准,才可以参与到足球的训练和比赛中来,从而达到以足球促进文化课学习的目的。而家长们则发现在孩子参加校园足球活动后,不仅变得身强体健,更学会了尊重、吃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许多家长已经成为学校球队最忠实的粉丝,有空就会到学校看球队训练,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让自己也融入到校园足球的氛围当中。
坚持之道
梅县区高级中学是我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一所国家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从建校以来,这里不仅走出过中央电视台台长和工程院院士等行业人才,更有王惠良、池明华、李健华这样的足球健将,学校在省、市各类比赛中斩获奖杯无数。但是这所有着足球荣耀的学校也曾因为种种因素,随着中国足球的整体大环境而起伏飘摇。如今,当校园足球的春风吹起时,梅县区高级中学又迎风而起,依然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校园足球的一面旗帜。学校副校长赖祝军将这一切归结为两个字:坚持。即使在足球运动整体走入低谷时,这所学校的校园足球工作就像这座城里的人民对足球的热爱一样,从未松懈。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李卓荣校长任组长的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足球工作,坚持将足球教学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就在去年8月,学校球队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的第14名;11月,获得“省长杯”足球赛亚军;今年3月份又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联赛东南赛区比赛季军。
2002年,梅州市足校教练谢郁来到这所有着足球荣耀的学校,担任学校的专职足球教练。由于梅县区早在校园足球发展规划之初,便确立了“以联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所以从校内联赛到区级比赛,梅县区的联赛开展得十分火热。每到周末,谢郁不是出现在训练场上便是在带队打比赛。但由于学校都是统发工资,周末带队训练或是打比赛很难得到补助。随着《梅县区加强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管理办法》的推行,现在梅县区的教练员周末带队训练或比赛,每天每人可以补助100元。同时,联赛奖金也逐步提高。梅县区的足球比赛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50余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500万元。作为梅县区校园足球网点学校,谢郁所在的梅县区高级中学每年还可以得到3万元校园足球工作专项经费。现在在梅县区高级中学,甚至学校内的班级足球赛也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经费的提高让梅县区的足球教练员得以将精力专注于训练场与比赛场,也更有力地保证了联赛顺利开展。梅县区从2005年举办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