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山市小榄镇盛丰小学于2014年年初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探索适合自身的经验,就需要一批自发开展研究的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是靠行政命令还是由教师自下而上地自发研究?针对这一易被忽视的“推进方式”问题,盛丰小学在探索实践中构思了“前驱+自动+后援”的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方式,历时3年,分2个层面(教师研究层面和学校推进层面)4个阶段进行研究,总结出“卫星发射+履带运行”的运行框架。
一、问题由来
盛丰小学是中山市小榄镇的一所公办小学,2013年9月,在一次涵盖全学科的教学观摩中,尽管教师在课上十分投入,但学生的主体性很弱,欠缺互动和质疑,课堂沉闷。这时,我们意识到,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过多会弱化学生的主体性,以接受式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问题的根本,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有效的载体。于是,学校在2014年年初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集体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与大多数学校一样,盛丰小学的改革是从模仿中学高效课堂开始的。实验刚开始,学校教师就出现强烈不适:原来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中的学习进程被各学习小组千差万别的问题搅得支离破碎,学习效率低下;围坐式的座位设置导致了开小差、看不到黑板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组织方式也与原来大相径庭,源自中学的一套操作方法在小学有着诸多的不适用,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小学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方法,而教师无疑是探索的主力。但如果一味靠行政手段,教师未必买账,不是发自内心的改革都可能会“穿着新鞋走旧路”;但如果靠自下而上、教师内部发起的方式,改革又可能变得遥遥无期。在思考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了“前驱+自动+后援”的推进方式。
二、推进历程
在“前驱+自动+后援”的推进方式中,“前驱”指的是学校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面所采取的系列行政措施,包括前期所做的规划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组织外出学习、安排系列课堂实践研究等,中期则包括推动“自动化研究”及构建激励机制等;“自动”指的是在行政措施的引导和激励之下,教师自发主动地根据年级或自身特点组成若干个教师共同体,采取有效的方式互相学习发展,共同研究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问题;“后援”则指学校为教师研究提供人力、物力、专家咨询等方面的后勤支援,以保障研究的实施。课题研究历时3年,研究分成2个层面和4个阶段推进。
1. 第一阶段:“前驱”
前驱阶段要进行课题的规划和试水,要解决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和试点实验的展开。
前期准备。在理论上,做好资料收集,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改”3个方面,从理念转变、研究现状分析与经验借鉴、教学模式设想、学习小组构建4个方面形成初步的实验方案,做好顶层预设;在思想认识上,请教改专家到校演讲,通过各种场合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行动上,抽调语文、数学、英语22名骨干组成课题小组,选定实验班级,并组织教师培训。
实验试水与调整。为了找出理想与实际的差距,语文科和数学科分别推出8节研究课。但各种问题随之接踵而来,课堂乱象丛生,教师开始产生信心动摇甚至质疑,实验开局极为不顺。有鉴于此,学校作出调整:首先,向教师表达推行改革的态度,同时迅速调整实验方案和进程,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以及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上来;放弃围坐式座位设置,培养学生专注地听的习惯,加大对小组长的培训;改进导学案的设计,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学习;分年级进行分层实验,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开展课堂观摩,力争一节研究课解决一个问题。其次,学校与两所学校抱团,与辽宁省课改名校铁岭市银州区第十八小学深入互动,把对方的骨干教师请到学校,并分两学期把学校主科教师送到辽宁进行跟岗学习。最后,成立课改实验奖励基金,自筹2.6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校长作出郑重承诺——一力承担改革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