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多彩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呼唤,“阳光教育”在教育逐渐变革的时期应运而生。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阳光,象征着温暖与光明、和谐与希望,寓阳光于教育,则喻示着开放、生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活力和希望。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从2010年建校至今,始终专注于阳光教育“七色文化”建设,为基础教育学校文化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丰富了阳光教育文化内涵。
一、确立“红色——希望·活力”的学校核心价值文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阳光教育”就是当下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最新产物,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它既适应社会的教育期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塘厦中心小学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把阳光特质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塑造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精神。国内阳光教育主要创始人周洪宇教授曾说:“阳光教育就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为此,塘厦中心小学确立“红色——希望·活力”为学校核心文化的价值和追求,围绕“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主流价值观,生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精神文化体系。正是秉承这一教育思想,师生逐步建立起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渗透在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中,沉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二、建立“橙色——崇高·热情”的阳光品牌文化
塘厦中心小学在追求教育多元化价值的过程中,大胆地作出了以文化塑品牌的战略部署。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生源状况、师资水平和办学目标,明确了“橙色——崇高·热情”为阳光教育品牌主题追求,提炼出校风、校训等一系列核心文化,以理念主导教育行动,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个性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三、打造“黄色——光明·公平”的阳光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塘厦中心小学从新校建设起,就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明确“黄色——光明·公平”的基本原则,逐步构建三个高效的管理系统,即尚德文化管理系统、生命课堂教学管理系统、温暖家园后勤服务系统。在落实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党支部参政议政的民主职能,制订了《阳光教师评选方案》《阳光级组、科组、备课组评比方案》《阳光班级评比制度》《阳光少年评比办法》《阳光课堂评价方案》等一系列阳光管理制度,促进科学、高效管理文化的形成。学校还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开展校长信箱、教师沙龙、茶话会等活动,激发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热情,塑造了民主、团结、和谐、高效的团队作风。
四、 营造“绿色——理想·发展”的阳光教师文化
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理想与信念是关键。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境界、教学风格形成的核心所在。塘厦中心小学以“绿色——理想·发展”为宗旨,建立“博爱、善导”的阳光教师文化,制订《阳光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塔式师资培养模式,逐渐培养一支善于传播阳光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教师依据《塘厦镇中心小学阳光教师标准》,强化思想,转变观念,鼓励教师要像播撒阳光一样传递爱,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成为会合作、情感丰富、懂得自我完善的人。同时,学校引导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在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五、构建“青色——丰富·和谐”的阳光课程文化与课堂文化
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与拓展。塘厦中心小学追求“两课文化”与学校核心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和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