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脉搏。塘厦中心小学倡导“实施阳光教育,营造生命课堂”教学主张,提出“三个善于、 三个大胆”(教师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质疑、大胆求异)的课堂教学思想,从教师的教学思想到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的价值,努力培养大写的“人”。鼓励教师努力把课堂变成激发智慧、砥砺思维、培养精神的课堂,建立充满人性,体现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阳光课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育“蓝色——特色·创新”的阳光活动文化
“阳光活动”是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追求的集中反映。塘厦镇中心小学倡导营造“蓝色——特色·创新”活动文化氛围。
努力培育争创“阳光班级”、争当“阳光少年”的活动文化。培养“阳光少年”是学校的教育目标,“阳光班级”是“阳光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为此,在阳光班级的创建过程中,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特色”,实现班级班风班训个性化、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通过阳光主题班会、阳光展示台、班训、班徽、班歌等评比活动,形成阳光评价和奖励机制,促进班级自主和特色发展。
努力培育“阳光”校本艺术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阳光教育理念,形成系列化特色活动课程(如人格教育类、生活指导类、艺术体验类等)。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个性特长。此外,语文类的阳光习字、阳光经典诵读、阳光阅读,英语类的阳光嘉年华,体育类的阳光大课间等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努力培育“阳光德育”活动文化。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不应该简单地说教,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静待春暖花开。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阳光德育”活动,如每周“阳光T台”系列活动,开设声乐、健美操等6个专场,让每一个孩子都主动参与,获得展现个性的机会;开展“阳光脸谱”活动,让孩子把最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展“阳光小课间”活动,让每一个班级自主选择充满童真和乐趣的小游戏,在延长到30分钟的课间里体验游戏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建设“四无”校园的目标,即“让校园没有一片人为垃圾,让校园没有一点人为破损,让校园没有一声大声喧哗,让校园没有一句粗话脏话”,变“大而空”的德育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阳光德育”散发无穷的魅力。
七、塑造校园“紫色——典雅·书香”景观文化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阳光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学校以“紫色——典雅·书香”理念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功能室,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体现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橱窗、牌匾、长廊更成了阳光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场、园、庭、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阳光清香。除此之外,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创建“阳光班级”的重要内容,从教室布置到桌椅摆放,从风采展台到小小书柜,从班级黑板报到作品展示栏,课室不仅成了一个有形的“水泥盒子”,更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意的阵地。每一个学生都能乐在其中,享受阳光的人文熏陶,体验美好的合作生活。
教育永远肩负着文化迁移的使命,本文基于学校自身文化建设现状,结合阳光教育理念,对学校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让阳光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根,让校园生活变得越来越生机勃勃。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