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担任南海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社区志愿者、西樵山导赏员,并组织学生探访爱心工场、西樵敬老院等活动,则为学生搭建起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平台。
明确落点:绿色智育的谋与划
智育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智育水平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的生命,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生态高质量建构的重要标尺。南海中学通过开展绿色教研、打造绿色课堂,构建起学校个性化的智育生态圈,2017年高考重点率达到77.6%,效果显著。
绿色教研的两大举措
以课题为抓手,科学开展创建绿色教育特色研究。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南海中学为了让绿色教育理念在全体教师中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外显于行,内化于心,以课题研究作为推进绿色教育理念下教学科研的重要抓手。学校根据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需求,以《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与实践》为核心,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学校治理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切入,围绕形成系列课题集群。
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系列科研活动。比如聘请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绿色教育相关讲座,深入课堂指导老师进行校本教研。定期开展“绿色教育”沙龙和教师论坛,让教师学习、研究绿色教育的内涵和实行措施。
绿色课堂的三大转变
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对话的平台,沟通的桥梁。南海中学打造的绿色课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性化课堂。
绿色课堂,就应该是有着和谐师生、生生关系的课堂。为此,南海中学的课堂上,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己对话)、师生交流(与老师对话)、群体讨论(与同学对话),课堂上充盈着平等互助、快乐积极的氛围,从而实现由“单向传授”向“多边互动”转变,重构绿色的“对话课堂”。
绿色课堂,就应该是注重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所以,南海中学的课堂上,你看不到填鸭式的教学和机械式的学习,教师总是尽可能从知识传授引向思维启发,强调学生联系思维、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比较思维、因果逻辑思维等的发展,而学生也更多的是从学思维、习能力的角度去学习,从而实现了由“灌输教学”向“思维教学”的转变,培养了师生绿色的“科学精神”。
绿色课堂,就应该是关注人文、生成人文、培育人文的课堂。因此,在南海中学的课堂上,知识的讲授、师生的对话、思维的启发,总是在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思考中形成既具科学理性又有明朗大气、人文关怀的生命气质,最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从而实现了从“文本教学”向“人本教学”的转变,营构绿色的“人文氛围”。2013年9月入学的严家豪同学中考成绩并不突出,经过高中三年的绿色课堂的熏陶,竟在2016年考入北京大学。
因此,南海中学的绿色课堂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高效自主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堂,是“还学生绿色希望,还教学绿色生机,还学校绿色生态”的课堂;是师生相互尊重、关系融洽,平等、互助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