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锐评·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选拔性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所带来的升学、就业的直接利益往往让人趋之若鹜。回答“学习为了什么”,初中老师说是为了考好的高中,高中老师说是为了考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走向人生巅峰。学习的目的变得功利,学生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

  学习一旦变得功利,就产生了应试思想,而“分数至上”的单一评价方式又让应试思想有了扎根的土壤:考试成绩被神化,各种教辅书、培训机构打着“提分”“抢分”的旗号闯入市场。考试成了唯一指挥棒,教师开始研究各种命题方向,给学生传授各种“应试技巧”“答题套路”,考试前还不忘印发“押题卷”。接下来,学生就只需要“刷题”。一个不熟悉物理实验的学生只需要“刷”足够的题,就可以熟知实验题套路,得到较高的分数。

  考试考察的内容有限,如果“唯考是尊”,“考什么教什么”便成为教师的工作重心;学生稍微问了一点超纲的内容,教师便以“考试不考,别管了”来压制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唯考是尊”,考试不考的选修课程便无人问津,而考试选考的选修课程也全部成了必修课程。目前的考试,只有文化科是硬性指标,如果“唯考是尊”,学校便片面追求升学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与考试无关的科目便不受重视。领导来巡视,课程表可以“挂羊头卖狗肉”;期末要填学生档案,要上交成绩,亦可用捏造的分数来应付检查。这既违背了教育的精神,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变成了考生,变成了只会考试的考生,变成了“考试机器”。

  只会考试有什么危害?如果学生只学习做题套路,把考试要考的知识练得烂熟却不懂得学习这个学科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就不能说其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漂亮”的分数又怎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呢?为了应试荒废了学生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值得吗?

  而更为可怕的是,千篇一律地灌输“套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甚至对国家和民族创新素养的提升都极为不利。“填鸭式”教学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感受不到探索未知和自我完善的成就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对学习的认识被扭曲,他又怎么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高分不一定有素养,可是一个有素养的人分数不会低。如果只追求分数,那也太简单粗暴了。

  考试命题者都在绞尽脑汁地进行“反套路”,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创新。可是,为了保证基本分,创新题只能是少数,而一旦有了新题,教师便争相模仿,弄出一大堆新的套路。仅仅依靠考试自身的完善,难以清除应试劣根。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教育观念上。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应该是内在需求而不是考试所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尽情学,不想着应付考试;而在考试的时候就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自信地展示出来。教育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选拔,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所以考试不能取消。但如果一个学生只为考试而学,那就让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如果教师只为考试而教,那也会让教育成为应试教育。

  归根结底,教育观念很重要,只要应试思想不根除,如何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照样得不到充分落实。

  快乐≠轻松

  大家不要以为素质教育是轻松的。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挑战,进步的过程一定充满了荆棘。有人说:“现在我们对孩子让步太多,孩子吃不得苦。”还有人说:“凭什么教育一定是快乐的。”对此,我不敢苟同。快乐可以与困难并存,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学生,轻而易举的任务并不会让他感到满足;只有挑战性的学习才能让他享受迎难而上的快感,激荡起心中成功的喜悦。

  现在倡导的“减负”,正是要把学生从“应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地在知识海洋里大胆探索,用心领悟,收获自主学习的高峰体验,全面发展。这不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吗?“减负”减的是应试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担,这些负担会扭曲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减不了,也不必减。困难是学生进步的垫脚石,只有不断遇到困难、接受挑战并将其克服,学生的意志才得以磨炼,面对未知时的勇气才能提升,学习能力才得以增强。

  学习快乐与否,取决于学习观念与态度。一个学生,如果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学,为了考试分数而患得患失,学习就成了负担,他的学习能快乐吗?可是如果他认为学习是为了体验未知、完善自我,他内心就会不断地收获愉快和满足,这样的学习能不快乐吗?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视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06页:要闻·速览
   第07页:要闻·数说
   第08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09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10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11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12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13页:重点·觉悟和谐之道
   第14页:报道·书道深处是成人
   第15页:报道·书道深处是成人
   第16页:报道·书道深处是成人
   第17页:报道·书道深处是成人
   第18页:报道·书道深处是成人
   第19页:报道·“足”之乡韵:梅州市梅县区校园足球的荣耀之路
   第20页:报道·“足”之乡韵:梅州市梅县区校园足球的荣耀之路
   第21页:报道·“足”之乡韵:梅州市梅县区校园足球的荣耀之路
   第22页:策划·在创新中立德树人:广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报道篇
   第23页:策划·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
   第24页:策划·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
   第25页:策划·谢柳林:以艾米丽公式改善班风班貌
   第26页:策划·刘黔欣:以“真人图书馆”育真人
   第27页:策划·杜巧:以特色活动创新教育工作方式
   第28页:策划·名班主任引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粤式”智慧
   第29页:专题·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
   第30页:专题·基于教育协同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第31页:专题·不忘初心: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根本指向
   第32页:专题·不忘初心: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根本指向
   第33页:专题·关心与唤醒: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第34页:专题·耄耋仍施教泽,皓首不忘初心
   第35页:专题·耄耋仍施教泽,皓首不忘初心
   第36页: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方式探索
   第37页: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小组合作学习推进方式探索
   第38页:研究·幼儿园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39页:研究·幼儿园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40页:研究·幼儿园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41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2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3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5页:广告
   第46页:广告
   第47页:广告
   第48页:广告
   第49页:广告
   第50页:广告
   第51页:广告
   第52页:广告
   第53页:研究·荔湾区举行第四届“红棉杯”暨“好家风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第54页:实践·微写作“1+X”策略
   第55页:实践·开发作文微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第56页:实践·运算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
   第57页:实践·运算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
   第58页:实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二指禅”和“反手功”
   第59页:实践·小学英语高年段语篇阅读教学策略
   第60页:实践·用Scratch创造教学新世界
   第61页:实践·用Scratch创造教学新世界
   第62页:实践·基于物理素养导向的高考物理试题探析及教学建议
   第63页:实践·基于物理素养导向的高考物理试题探析及教学建议
   第64页:实践·“班级音乐会”,学生的阳光舞台
   第65页:管理·刍谈学校教育发展生态的建构
   第66页:管理·刍谈学校教育发展生态的建构
   第67页:管理·刍谈学校教育发展生态的建构
   第68页:管理·阳光教育“七色文化”的有效构建
   第69页:管理·阳光教育“七色文化”的有效构建
   第70页:班队·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平安校园
   第71页:班队·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平安校园
   第72页:班队·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平安校园
   第73页:班队·用文化引领班会课
   第74页:班队·照射心灵顽石的那一缕阳光
   第75页:品牌·以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内涵
   第76页:品牌·以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内涵
   第77页:品牌·以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内涵
   第78页:品牌·绿色教育视域下学校人文教育生态的构建范式
   第79页:品牌·绿色教育视域下学校人文教育生态的构建范式
   第80页:品牌·绿色教育视域下学校人文教育生态的构建范式
   第81页:品牌·绿色教育视域下学校人文教育生态的构建范式
   第82页:交流·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访学印象
   第83页:交流·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访学印象
   第84页:锐评·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第85页:锐评·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第86页:随笔·教育即播种
   第87页:随笔·我的逐梦之旅
   第88页:广告
   第89页:广告
   第90页:广告
   第91页:封三
   第92页:封底
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广东教育综合版锐评·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85应试教育并非错在考试 2017-11-05 2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