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开平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市工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络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线上消费节节攀升,物流行业对开平市的贡献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佛开高速公路、阳江高速公路、潭江航道、轻轨交通的运行,都为开平市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展现出良好的预期。开平市物流或相关企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但人才培养机构有限,且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或者在实践教学中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就业人员动手能力差,上岗速度慢。
因此,研究开平市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和体系,对提升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推动开平市物流行业的进步,乃至开平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开平市物流人才需求趋势
近年来开平市物流企业全面开花,现有注册物流、快递、货运代理等相关企业400余家,包含了综合型、专业速递型和杂合代理型等各种类型。近年来,各类物流企业开始向乡镇延伸,如水口、月山等工业强镇,翠山湖、沙冈等工业园区,赤坎、塘口等旅游重镇,金鸡、马冈等农业产区的物流企业均有增长,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
三、开平市物流人才培养情况
1.企业岗前培训与岗位强化培训
一般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前会开展两至三天的岗前培训,内容较为粗放,以岗位责任、公司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为主,专业知识培训匮乏。在企业上新设备前,会对核心成员进行岗位强化培训,但培训范围窄,时间短,由于员工知识结构滞后,导致培训效率低下,先进物流设备难以上马。
2.社会化物流人才培养
开平市社会培训机构对员工开展物流系统知识的培训几乎为空白,前期仅有的“叉车驾驶员”培训考证业务,自2015年起也收归江门市统一进行。
3.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培养
目前开平市开设有物流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仅有一所,近年来,培养的专业人才均在百人之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物流专业学生流失率较大,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较为薄弱。
四、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岗位衔接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一线基层的技术操作工人,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开平市中职学校投入较大资金,建设了物流综合实训室、叉车训练场、国际物流实训室等教学硬件设施,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学主要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实践教学大大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生进入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对相关业务不熟练,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岗位不能衔接,导致需要企业二次回炉教育,并且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转岗或离职。
五、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试验
1.做好入学专业教育,加强专业认同感——了解本地市场需求和行业市场前景
调查发现,本专业新生大多数是在家长、朋友等的建议下报读的该专业。只有不足10%的学生了解专业特点,是自主选择的专业;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课程学习内容不了解,就业方向不明确。
在入学专业教育中,学校可对开平市物流行业进行系统介绍,对物流岗位需求进行客观分析,将在校期间5个学期的课程进行介绍,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场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并对校外合作企业进行详细介绍。
经过入学专业教育,学生对专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实训课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更愿意参与企业提供的学习岗位,普遍表示对就业方向更加明朗,愿意提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就业表现出较大的信心,70%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投身开平市物流市场工作。
2.让课堂动起来——充分利用实训室、专业竞赛等平台,加强实训教学
(1)课程设置从教室转到实训室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度删减纯理论课程,将部分理论基础课进行浓缩并合入实操课,如删除了《物流设施设备》课程,开设《物流设备实操》课程,上课场所全部转入物流实训室,上课形式全部转为实际操作;将《仓储与配送实训》与《仓储管理系统》整合,把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整合《物流客户服务》《商务谈判》《商务礼仪》《普通话与交际》课程,开设《物流客服实训》课程,课堂从教室转入国际商务实训室等。
(2)落实企业员工到学校教学,并改进教学内容
在改变课程设置的同时,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并聘用来自物流行业一线的专业人员补充进专业教学团队。例如,我校聘请了开平市华艺卫浴仓储部负责人、
开平市千惠超市人事部经理、开平市中通快递总经(下转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