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个人还觉得《条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将产生深刻的互动,是否可以研究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条例》,也值得粤港澳三地专家学者讨论和思考。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董事长戴初贤:探索“校中厂”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
《条例》对校企合作进行专门规定,界定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等多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方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形成了“校中厂”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紧跟“中国制造2015”的战略布局,把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强化学生能力实训,建成了“校中厂”——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调整专业和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及经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南方职院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以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为特色;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综合导入,推动高端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全面提升高端人才培养质量;以南大机器人公司为基地,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为将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南大机器人公司全面参与该专业的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南方职院充分利用“校中厂”进行实习实训,“校中厂”方式生产管理,推进学生实战实训,让实训者参与“真刀实枪”的生产,产教融合、产教互补,让实训耗材和设备维护与产品销售、价值回馈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使设备高效利用与实训贴近实战持续发展下去,造就高技能技术人才。
南方职院紧扣区域产业经济,大力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智能系统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武汉理工大学坚实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利用比邻江门国家高新区,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区域优势,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共享成果,共谋发展。
沙溪理工学校副校长冯子川:为我省更快更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方向
《条例》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为完善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能力、促进全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条例》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等各方权利义务作了详细规定,有利于我省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治教,有利于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条例》规定,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统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省人民政府统筹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这对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厘清,保障了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条例》对校企合作进行专门规定,内容全面、具体,界定了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等多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其中,被认定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的企业,可以依法享受有关优惠。
《条例》第五章保障措施,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分专业类别的财政生均拨款保障制度,向所举办的公办职业学校按时、足额拨付经费。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金正华:校企深度融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新中国建立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为依归,无论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以俄为师缓步发展,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每一次的变革都与国家的经济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条例》明确了政校行企的权利义务,使之不同目标达到契合,校企可以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输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
责任编辑 魏家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