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招收新生时做好宣传工作,专业部与专业教学团队,班主任团队等人员,在学生入学时,宣传新时速订单班,展示班级风采,吸引新生注意力。通过初步报名,学校专业部对报名学生进行遴选,明确新时速班人员要求,严格学生纪律要求。通过笔试和面试,确定人选,组成新时速班级,派遣优秀班主任进行统一管理,安排校企合作相关教学技能教师进行统一教学,培养学生企业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形成学校特色班级。
(二)汽修模块一体化教学
新时速班级学生在校接受专业教学,打好专业基础。落实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意见,对汽修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调整。学生通过每个汽修专业模块的学习如发动机类模块、底盘类模块以及电气类模块,全面认识汽车,掌握工具的使用,了解汽车维修检测技术及工艺流程。
(三)校内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培训实践
学生通过模块教学课程学习知识与技能以后,在校企共建的校内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进行实践培训,该中心结合学校情况,企业合作共建,融合企业文化,企业规范管理,企业岗位、企业工作工艺流程等内容,培养了一批批技术能手,也培养出一批批技能型的管理店长,为学生进入新时速企业打下扎实基础。
(四)新时速汽修公司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经过学生在学校进行深入的学习后,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企业工作,这也是积极探索工学交替、多层次、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式,结合产教融合下汽修专业的新时速人才培养方案等机制要求,专业学生要到企业进行培训实践,以便日后安排的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
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四步走,不仅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也提高教师能力,同时也有可能被企业聘请当培训讲师共同培养员工。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学生进入中职培养四步走模式
三、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一)机制支撑,搭建平台
至上到下,从横向到纵向,从学校到企业互搭交流平台,过去的几年校企产教融合下,慢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深化成为一套可行的理论体系,形成一套创新机制。本校刚开始出于对毕业生工作和生活情况的了解,成立了专门的沟通团队,学校及时与企业沟通,学校招生就业办和专业部定期与企业人力资源交流,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实践工作,除了了解学生动态意外,还与企业一把手沟通毕业生能力,使得企业能及时反馈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与企业沟通的渠道及机制,还深入专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新时速企业代表参与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师生竞赛活动,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技术支持等。同时在汽车维修和营销学生就业方面也帮企业解决问题,学生因此学到更有用的知识技能,形成学校、企业与学生达成三赢局面,为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二)打造精英教学团队
以沟通的平台为基础,学校专业部根据教务处要求,每年暑期或平时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一是提升教师个人素质技能,熟悉企业状况,了解最新技术;二是学习企业的工作内容,标准技术工艺,方便与企业对接;三是考察学生情况;教师对企业熟悉,对企业的技能要求熟悉,能成为企业和学校认可的技能型教师,能满足校企合作要求。
(三)内涵融入教学,教学特色显著
前面的铺垫,最关键是落实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学——实训——实践订单班培养模式。本校与企业在做好实训区和师资的培养后,形成订单班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学校内进行知识学习,校内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与企业共同研讨得出的教学计划,能满足企业要求;二是教师带学生开展实训,针对企业技能要求,强化学生认识和动手能力;三是校内实践,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实践中心,学生对业务进行熟悉,本次合作企业为当地综合维修企业,根据企业工作要求,开展汽车美容,汽车维修和汽车维修接待三个综合实训项目;最后是让学生到企业跟岗实训,学习汽修维修的相关实践内容。
多方位共同参与,包括企业一线员工,也就是学生跟岗学习的师傅,企业人事负责人等,学校专业部主任、顶岗实习教师和任课教师跟踪学生学习和就业情况,加上学生家长参与培养,从多方位,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能力培养上,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制定班级各项规定,从汽车美容、汽车维修和汽车维修接待三个综合岗位技能需求出发,分析典型任务,确定教学实训内容,重建教学实训环境,购置满足要求的设备,让教师能在学校模拟仿真实际的工作内容,如美容实训能在校内美容服务中心进行实车美容,接受顾客检验。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中心,布局企业文化环境,接待校内教师或校外车辆的美容与维护,让汽车维修和汽车维修接待也可以满足学生上岗要求,实现在校内直接上岗。减去到企业上岗的时间消耗,让学校专业建设更有特色。
责任编辑 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