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对接地方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起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此来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教育与培训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3)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建“政校行企”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
政校行企多元联动,以股份制的形式构建创新创业模式。“政校行企联手,项目驱动”是指在政府的支持下,与行业企业联手,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进校园,以项目驱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的有机融合。通过对技术岗位进行调研,了解政府的需求,行业的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项目为驱动,定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
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建立数据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创业信息交互、创业质量反馈一体化平台,聚合创业队伍、对接创业资源,整合创业成果,形成创业项目数据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大数据支撑,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与推广作用。
5.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实行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停薪留职创业制度,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型教师”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教师。创新意识是指根据职业发展的趋势,教师能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并将这种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新型师资要具备企业方面的经验,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师资能在教学过程中“现身说创业”,为学生带来真实的案例模拟实践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创业,只有教师有创业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设,开展难点问题理论研究
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创业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整合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成为既拥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第二课堂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打造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并重,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课程体系由两个模块构成:创新创业能力模块、创新创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拓展模块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团、创业团队)、竞赛、讲座等。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还有,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其次,要进行学分制改革研究,建立完全学分弹性学制,课程选修、免修、学分置换的个性化培养机制。鼓励学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对正在创业阶段的大学生采取弹性学制,允许创业成功大学生先创业,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学校保留学籍,他们分阶段地完成学业。
第三,要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实践能力项目制驱动为手段,职业素养综合性提升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业精神的体现上,注重“创新实践”考核,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重大招标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JGZB2016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勇,谭芳,李文.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经营管理者,2016(33):389-390.
[2]2017届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今日召开[EB/OL].http://mp.weixin.qq.com/s/pzDnLX-62nMYXZz83MGfTg
[3]帅英,李碧虹.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8):41-45.
责任编辑 陈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