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设计系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教学实践来看,始终立足现有基础,以开放融合的态度积极推进各类交流平台的建设,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机制,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发挥岭南文化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会为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存在很大不同的沿线各国甚至国际社会众多国家所认同和接受? 其战略独特卓越之处在于: 坚持互利共赢。它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艺术设计系的探索实践也正是秉持互利共赢的核心精神,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先行优势,在与其他主体合作时形成平等与尊重的气氛,形成多元互联互通的态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实践证明,只有“融”,才能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只有“通”,才能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
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有比天空更高远的视野,有比海洋更宽阔的胸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定会成为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历史性的文明变迁,我们期待它的风光奇伟。身处其中的我们,都可以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体验艺术的神奇和现代的文明,融通兼具,互利共赢,达到不竭创造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N].人民日报,2014-3-29.
[2]李晓.“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0).
[3]李梁,殷惠光,姜慧,徐孝昶.基于行业协会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 朱守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