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标准,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标准、设备与设施配置标准、师资标准、教材标准、教学过程标准等,重点是教材标准与教学实施的标准,其中,教材应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及学生学习工具书(如工作页);教学实施,则按照提出项目(任务)、自主学习与制定实施方案、方案讨论与确定、项目(任务)实施、评价与总结的步骤实施。
(三)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电脑和手机终端,与企业合作开发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养成中的关键技能学习的难点,开发如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操作流程、微课、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
三、师资队伍建设
五年一贯制融合了中职与高职教育,因此,师资建设既要考虑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也要考虑高职教育的提升性。对于中职教师,重点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能力;高职教师重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自身技能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五年一贯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师资建设采取的核心思路是: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将食品专业技能划分为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三个技能模块,根据教师特长,引导教师选择重点发展的技能模块,要求教师掌握的技能水平不仅能满足教学,也能达到行业企业标准。同时,在专业教师中,培养技能型骨干教师,按照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标准,提升骨干教师技能水平。
四、实训室建设
五年一贯制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应能够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实训中心划分为食品生产实训、产品安全检测实训中心。其中,食品生产实训中心可建设典型食品生产加工实训室(如饮料、烘焙、发酵食品实训室);产品安全检测实训中心可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室、危害分析与检测实训室、食品感官评定实训室、食品常规微生物检测实训室、食品致病菌检测实训室(含无菌室与培养室)。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5):58.
[2]张凯.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14.
[3]张焱琴,欧阳英.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11):271.
[4]虞凯.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有效路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
[5]王宇.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梧州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2):43.
[6]王立君,田雪梅.五年一贯制护理学基础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78-79.
[7]周建辉,马玉环,张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4):53.
[8]杨金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J].开封大学学报,2017,31(1):77.
责任编辑 陈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