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研究概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它是以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西门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完成任务书的形式实施项目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整合成项目任务,分组教学,4人一个小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设计、选材、制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操作,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动手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职业素养。汉堡职业技术学校的项目教学以行为导向学习,职校学生毕业即就业,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汉堡大学METOP公司总经理史密斯说:“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服务者。遇到问题,可跟教师研讨而不是听老师一味地讲解与指导,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学生存在的潜能,学生可通过自己的方式学到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在德国已发展得非常成熟,逐渐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推广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法被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所看好,是培养包括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关键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国内研究概况
从国内来看,石伟平、姜大源、徐国庆、蒋乃平等专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项目课程理念,石伟平倡导以实践为导向开展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模式,姜大源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蒋乃平提出了“宽基础、活模块”项目课程模式,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广大职业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与企业实行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加强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目前,中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通过做完整的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故此在我国项目教学法在工科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工科专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现行中职工科专业教学中,因受教学场室、设备器材等原因的制约,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多时停留在对某个单元,或某个章节知识点掌握的探讨中,可以说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还不完善。所以,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尝试从课程整体角度入手,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教材章节界限,将各种知识整合优化,变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并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从第一个项目开始一次往后完成,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工作过程。在完成这些项目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分析、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中学习新知识与技能。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职校工科课程教学以操作性、实践性为特点,项目教学以“做中学,做中教”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可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实现“项目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目标是:以中职工科专业项目式课程教学为基础,探索中职项目式课程教学策略,构建中职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达成研究目标,拟定以下的研究内容。
(1)整合教材,分解项目,形成工作任务的项目式课程教材;
(2)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与策略;
(3)构建中职项目式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我们设计的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如下:
1.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为了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中职项目式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技术路线:整合教材——确定教学项目——项目式课程教学策略研究——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成果探提炼与推广应用。
首先是整合教材,也就是把专业学科的教材进行整理、归类、分解与融合,梳理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知识与技能深度融合的工作任务式的项目课程。其次是确定教学项目,根据整合的内容,结合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形成教学项目。再次,研究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课程教学策略,提炼项目式课程教学课型的特点与结构,形成教学课型范例。然后,结合课型特点与结构开展教学研究,探究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策略的研究,形成课程评价体系。最后是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推广应用,形成论文、课例等研究成果,争取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2.采用分类研究法科学分类
根据教学专业进行研究分类。分为电类专业和机械类专业两大类,形成若干个子课题,进行分类研究。
3.采取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
选取中职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模具技术应用等工科专业的指定班级为研究样本,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另外选取一些平行班作为对比班;实验数据均采用实验前测试为前测,以期中考试为中测,以期末考试为后测进行统计。行动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程序进行两个循环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