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所涵盖的技能和知识,使自己能够在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案例讨论课前,学生应反复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了解案例提供的各方面数据和信息,并根据教师列出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初步解决方案,并列出发言提纲,必要时需搜集相关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分析财务会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案例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间可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操作,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敏感性。教师在案例讨论中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并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使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应做到恰到好处,充分起到组织、调动、引导的作用,以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小组分析和报告
小组分析和报告是学生自身的实践部分。课堂讨论之后,教师可选取某一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析,并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可对每个小组分析的观点、长处和不足进行点评,同时也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的讨论和分析中有所收获,逐步完善其分析和思考方法。
(六)案例总结
在学生对财务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五、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各层次学生分析会计案例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认知水平都有较大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统一进度。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出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案例,在教师抛出案例之前,案例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据学生个体差异,体现评价的层次性。
(3)在案例分析结束后,作业是不可少的。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4)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5)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学习还仅仅停留在学校里,实际的工作与学校的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实习。如果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样,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学习体会将会更深。
六、结束语
从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中职学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陈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