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向人们和普通教民解释世界的起源,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于世界的起源,几乎所有民族都探索过这个问题。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希腊人运用理性思维探究宇宙。比如将整个世界归结于某种物质,“水”或者“气”,而基督教出现之后,它宣称世界是上帝造的。在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社会,人们自然要发问,上帝是如何来的,如何证明上帝存在,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在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之前,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基督教必须回答的问题。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待希腊哲学的态度是不相同的,主要是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传播方式的不同。基督教是罗马帝国众多宗教中的一种,基督教要想从众多宗教中获得胜利,赢得合法性地位,就必须理性传教,这就要利用古典文明。
基督教徒所生活的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已经拥有人类历史上极为优秀的文明成果,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体良等哲学家和修辞家的著作。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基督教世界对此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古典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是负面的,应当予以摧毁;第二种,把古典文化视为过去的遗产保留下来,但不包括在基督教教育体系中,以免教徒信仰产生混乱;第三种,古典文化不仅应当被保存下来而且还要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基督教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第三种观点代表基督教官方对待异质文化的基本态度。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和古典的世俗文化在价值观上绝无兼容性,这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对古典文学和艺术的极端敌视③。那些不与基督教相冲突、符合其风格和趣味的古典文化却被恰到好处地用于基督教的建设。
根据马歇尔·克莱杰特(Marshall Clagett)的科学定义[26],希腊科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具性学科,即以数学为基础的科目,包括几何、算术、天文学和音乐,合称“四科”,这些纯理性方法的内容很快被基督教纳入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以解释自然现象为主的科学,包括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学说,其中有些观点和基督教教义不吻合,甚至矛盾。如何把古典的世俗文化融入基督教宗教文化,如何使雅典和耶路撒冷握手协作,就成为基督教神学家千年来最重要的历史课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是一个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可以说,基督教的历史就是理性和信仰不断调和、不断建构的过程,即一种理性化的过程。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ism)在调和雅典和耶路撒冷关系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古典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是西方学术史上一个显著特点,比如查士丁(Justin,约100-165年)、奥里金(Origenes Adamantinus,185-254年)等就常常把基督教看作哲学,并借助于柏拉图主义解读教义。利用新柏拉图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的集大成者首推拉丁教父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古典文化对培养有教养的基督徒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设计了一个连接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可行路径。基督教学习古典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七艺——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经上帝赐予的灵性(思想之光)的帮助——走向更高真理之路——神学。
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在战争、饥荒、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