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者缺乏对自然系统的看法。自然界通常被认为是混乱、神秘、变化无常,在自然面前,人只能听天由命,很少有民族能够超出神话阶段。人类早期的自然观都是带有神话甚至迷信色彩,古希腊也不例外。不过希腊的神话和其它民族的不同,蕴含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结构。希腊神话和其它神话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人神同构”。奥林波斯山(Olympus)的诸神与人类相似,但不是人,他们像人一样有个性、有情欲、爱斗争。不过他们和人有严格的区别,即所有人都会死,而神不会死。“人神同构”导致希腊有机自然观念的生成。希腊神话第二个突出特征是它的诸神谱系。任何一个神都有其来龙去脉,在神谱中的位置非常清楚。希腊神话这种完备的诸神体系可以看作为自然逻辑构造的原始象征。这种完备的神谱,弘扬了秩序、规则的观念,是希腊理性精神的来源。人神相依同构和完备的诸神谱系,反映了希腊思想的对象性和逻辑性,这是科学理性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怀特海曾经指出:今天所存在的科学思想的始祖,是古雅典伟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Αeschylus,公元前525-456年)、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公元前496-406年)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公元前480年-406年)等人。他们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驱使着悲剧性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演变成为科学思想中的自然秩序。[25]希腊人首次将自然视为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东西,而且,希腊人还认为自然是有其自身规律,而且这个规律是可以把握的。

  基督教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向人们和普通教民解释世界的起源,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于世界的起源,几乎所有民族都探索过这个问题。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希腊人运用理性思维探究宇宙。比如将整个世界归结于某种物质,“水”或者“气”,而基督教出现之后,它宣称世界是上帝造的。在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社会,人们自然要发问,上帝是如何来的,如何证明上帝存在,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在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之前,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基督教必须回答的问题。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待希腊哲学的态度是不相同的,主要是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传播方式的不同。基督教是罗马帝国众多宗教中的一种,基督教要想从众多宗教中获得胜利,赢得合法性地位,就必须理性传教,这就要利用古典文明。

  基督教徒所生活的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已经拥有人类历史上极为优秀的文明成果,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昆体良等哲学家和修辞家的著作。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基督教世界对此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古典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是负面的,应当予以摧毁;第二种,把古典文化视为过去的遗产保留下来,但不包括在基督教教育体系中,以免教徒信仰产生混乱;第三种,古典文化不仅应当被保存下来而且还要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基督教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第三种观点代表基督教官方对待异质文化的基本态度。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和古典的世俗文化在价值观上绝无兼容性,这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对古典文学和艺术的极端敌视③。那些不与基督教相冲突、符合其风格和趣味的古典文化却被恰到好处地用于基督教的建设。

  根据马歇尔·克莱杰特(Marshall Clagett)的科学定义[26],希腊科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具性学科,即以数学为基础的科目,包括几何、算术、天文学和音乐,合称“四科”,这些纯理性方法的内容很快被基督教纳入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以解释自然现象为主的科学,包括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学说,其中有些观点和基督教教义不吻合,甚至矛盾。如何把古典的世俗文化融入基督教宗教文化,如何使雅典和耶路撒冷握手协作,就成为基督教神学家千年来最重要的历史课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是一个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可以说,基督教的历史就是理性和信仰不断调和、不断建构的过程,即一种理性化的过程。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ism)在调和雅典和耶路撒冷关系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古典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是西方学术史上一个显著特点,比如查士丁(Justin,约100-165年)、奥里金(Origenes  Adamantinus,185-254年)等就常常把基督教看作哲学,并借助于柏拉图主义解读教义。利用新柏拉图哲学解释基督教教义的集大成者首推拉丁教父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古典文化对培养有教养的基督徒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设计了一个连接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可行路径。基督教学习古典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七艺——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经上帝赐予的灵性(思想之光)的帮助——走向更高真理之路——神学。

  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在战争、饥荒、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高教探索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100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