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能否顺利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信息化发展是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十所高职院校的203位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发现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自1998年起,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行动目标;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国家层面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的工作方针;2016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并将其作为我国信息化战略的未来五年规划;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三全”),目标要求到2020年,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两高”)并且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大”)。这一系列政策和目标的制定说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在这些国家政策的引领下,职业院校也积极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而高职院校能否顺利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信息化发展是关键因素。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发展,既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也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相关文献综述
综观文献,关于本科院校教师信息化研究的文章偏多,而高职院校偏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强调翻转课堂、微课以及数据驱动学习(DDL)等,比如陈坚林、史光孝(2009)在《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中以数据驱动学习为例,探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1];莫春雨(2015)在《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进一步探讨了课堂教学[2];解月光、褚丹、曲茜茜、赵琳(2016)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结构模型,将其分为基础、扩展、融合和贯通等阶段[3]。(2)策略研究。强调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发展,如王卫军(2012)从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微观策略方面论述如何发展教师信息化[4];李天龙(2012)从实践、岗前培训、自我培训以及校本培训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5];周春红(2012)结合暨南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培养的实践,探索了高校教师信息化
收稿日期:2018-06-30
作者简介:王宾香,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佛山/528300)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研究”(GD16XWW20)、2016年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深度研究”(GZWYJXGG-107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