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6%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平均每年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一到两次,最短三天,最长一个星期。基于慕课及微课的盛行,5862%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参与以慕课制作、微课及翻转课堂为主题的培训,只有2857%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参与了专门的信息化软件使用的培训。当问及“我还想参加哪些信息技术培训”时,5074%的教师选择虚拟仿真实训,其次按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动画制作、音频、图像处理、翻转课堂和微课,说明英语教师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培训。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10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强、态度积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信息化评价方面还需要教师们进一步努力,以促进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教学相长。在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多为分散性培训,缺少系统性培训;培训力度还不够,缺乏深层次应用能力培训;培训后缺乏后续服务支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四、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优势表现为教师信息化资源使用频率高,而且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于英语教学之中。其薄弱环节体现在信息化评价还未跟上节奏,教师信息化培训缺乏深层次的应用培训,缺乏后续的服务支持。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如下的对策和建议。
(1)积极开展培训,重点培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深度融合,增强教师使用信息软件开发课程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教师一方面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强化现有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能将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创设和学习工具,转变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模式。鉴于教师们时间有限,在培训形式上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英语学科特色,将信息技术与语言学科和外贸知识相结合,将信息技术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2)加强学校各项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有很多学校还没有自主学习中心,而实践表明,自主学习中心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实现教师个性化辅导学生的有效途径。有些课程需要开设实训室,而没有专门的实训室,这些课程的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很难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可行的做法是根据专业需要有针性地充实硬件设施,增开特色实验室,突出“职场环境”和“工作过程”,采取与虚拟仿真企业合作的模式开发外语资源,努力营造仿真的工作职场环境,体现高职类的外语专业特色。
(3)开展不同级别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成为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发挥了带头作用,但因为参赛名额有限,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还不能普遍性参赛。所以,各个学校、各个地区以及各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针对外语教学的特色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让更多的英语教师参与其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要发挥信息化大赛的引领作用,逐步让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型职业教育下的教学常态。
(4)形成激励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促使教师主动融入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中去。比如,利用教务网络系统办公,既可以登陆学生成绩,也可以进行试卷分析,形成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同时,在教务网络系统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有相互评价,这些评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依据。在高职院校要建立从学籍管理到学习管理的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学习管理新模式,这不仅需要教务辅助部门的努力,更需要部门教师的参与与配合。新的管理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结果实行动态监控与指导,督促学生更科学地利用时间学习。
五、结语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由此,我们要坚持教师主体,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信息化对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实施同步教学,利用信息化破解教学难题,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
(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04页)
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的样本对象是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水平,只能代表珠三角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对于国内一些经济和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同类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应该采用的提升他们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也不尽相同。期待更多的同行开展相关实证调研,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史光孝.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09(6):54-58.
[2]莫春雨.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5(2):93-94.
[3]解月光,褚丹,曲茜茜,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阶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4-19.
[4]王卫军.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2012(5):103-109.
[5]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4):106-109.
[6]周春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3-77.
[7]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07-113.
[8]张振威,伍文燕,常亚洁,等.近十年来国内外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词频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4):16-19.
[9]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199-205.
[10]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3-24.
[11]胡加圣.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16-17.
(责任编辑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