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准备是个人接受或使用移动技术融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倾向程度[12],它可能是由个人的技术应用情况或相关经验形成的[13][14],也可能是由于组织对于技术或设备管理的变更而发生的一种行动和学习状态[15][16]。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移动学习准备情况是与教师对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倾向程度,对移动技术或设备的感知和应用情况,以及教学环境对教师应用移动技术或设备教学的支持程度有关。
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比如缺乏有效整合移动技术的知识)会阻碍移动技术或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17],并且将移动学习融入课堂的准备情况与其职业发展风格的倾向有关[18],这表明移动学习准备与教师的技术整合能力和未来教学方式倾向(在线教学、混合教学、面对面教学)有关。有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准备调查是用来评估教师对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接受程度和准备情况的有效方法,是评估移动学习准备的有效措施[19],而且一个有效的移动学习准备量表对于衡量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20]。
根据以上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本文基于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量表,分析了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情况,并探究了高校教师技术整合水平、教学方式倾向、年龄和性别等与移动学习准备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未来推动高校教师将移动学习更好地融入教学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和指导。
三、研究假设
(一)技术整合水平与移动学习准备
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可以衡量其移动技术或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技术整合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对移动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也较高,从而更容易在教学当中应用移动技术或设备。因此,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可能会对移动学习融入高校教学的准备情况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提出假设H1: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越高,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情况越好。
(二)未来教学方式倾向与移动学习准备
高校教师对未来教学方式的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线教学、混合教学和面对面教学。教师对未来教学方式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对移动学习融入高校教学的态度以及对实施移动学习可能性的感知。倾向在线教学的教师可能对移动学习融入教学有完全支持的态度,并且可能认为移动学习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有效果;混合教学是指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这种教学方式倾向的教师可能会认为移动学习有融入教学的可能性,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会为传统教学方式带来改进;面对面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具有这种教学方式倾向的教师可能认为移动学习对高校教学没有帮助或带来不良的影响,因而更认可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本文认为未来教学方式倾向不同的高校教师,其移动学习准备状态有着显著的差异,提出假设H2:教师的未来教学方式倾向与移动学习融入高校教学的准备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教师年龄与移动学习准备
相比于年轻教师,年龄较高的高校教师在实施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对移动设备的应用明显存在更多障碍和不适应[21],并且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可能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教师年龄与移动学习准备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性。
(四)教师性别与移动学习准备
移动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可能并不会给不同性别的教师带来不同的感知和倾向。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4: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状态不会有显著性差异。
四、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文基于Christensen,Knezek和Williams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22][23],结合高校教师及高校教学的特点,根据移动学习准备的相关理论对原有问卷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关于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量表。量表共包括2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氏五级量表进行评级测试,从1到5分别表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
为了更好的衡量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本文基于Russell的新技术学习阶段理论[24],并结合Christensen的技术应用阶段模型[25],将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阶段1意识阶段——意识到移动技术的存在,但没有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