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移动学习准备量表度量了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状况,探讨了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未来教学方式倾向与移动学习准备的关系,研究了年龄、性别与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状态的相关性,得到以下结论。
1.针对目前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情况,从五个维度来看,高校教师认为将移动学习融入教学有较高的可能性,并且认为移动技术或设备的应用会给高校教学带来很多益处。然而当前教师对移动技术或设备在自我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的偏好程度不高,高校对于移动学习的支持也并不是很强烈,并且不同学校差异较大,同时高校教师对移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忧虑。
2.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越高,其移动学习准备情况越好。但从整体来看,当前高校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大多数处于意识阶段、学习阶段、理解与采用阶段,并且不同技术整合水平的教师均对移动学习融入教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忧虑,因此可以反映出当前教师的技术整合能力较低,其移动学习准备尚未充分。
3.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未来教学方式有不同倾向的高校教师对移动学习应用于教学的可能性、益处以及外部影响的感知有明显的差别,相比于面对面教学,倾向于混合教学的高校教师有明显更好的移动学习准备状态。
4.相比于年轻教师,年龄较高的高校教师对移动学习融入教学有更好的准备状态。这说明一方面年龄较高的高校教师技术整合水平相对较高,其对移动技术或设备的应用障碍较低;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制于面对面教学的局限性——知识传递效率、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再加上较多的教学工作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在教学中融入移动学习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5.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的移动学习准备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启示
基于前文的分析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在提倡教育现代化的今天,高校教师要尝试在教学中和自我学习过程中融入移动技术或设备,并通过对移动技术或设备使用的不断学习,提高对移动学习应用的偏好程度。
2.高校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找到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定位,并通过不断地学习移动技术或设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整合水平,实现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3.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提供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环境以及移动学习的APP和软件)以支持移动学习环境,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移动技术或设备,并对教师进行移动学习应用的相关培训,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技术整合水平;另一方面有效引导教师向混合式教学方式倾向转变。
4.年轻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尝试将移动技术或设备融入教学,更多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测试、在线讨论问题以及分享学习资源等教学活动,提高对移动学习应用的自信;高校应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意识,鼓励、引导和培训他们在教学中对移动学习的应用。
(三)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本文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探讨。1.本文收集到的数据来自于高校教师的自我感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加入一些影响移动学习准备的客观因素,结合教师的自我感知来对移动学习准备进行研究,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2.当前高校教师更多地倾向于混合教学,移动技术为混合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未来关于高等教育移动学习的研究应该重视如何促成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融合,推进混合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Schuler C,Winters N,West M.The Future of Mobile 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and Planners[J].Paris:UNESCO,2012.
[2]Levene J,Seabury H.Evaluation of Mobile Learning:Current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