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tional Designers[J].Techtrends,2015,59(6):46-52.

  [3]Hwang G J,Tsai C C.Research Trends in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A Review of Publications in Selected Journals From 2001 to 2010[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1,42(4):E65-E70.

  [4]Vanderlinde R,Van B J.A New ICT Curriculum for Primary Education in Flanders:Defining and Predicting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Innovation Attribut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1,14(2):124-135.

  [5]Handal B,Macnish J,Petocz P.Adopting Mobile Learning in Tertiary Environments:Instructional,Curricular and Organizational Matters[J].Education Sciences,2013,3(4):359-374.

  [6]Hargis J,Cavanaugh C,Kamali T,et al.A Federal Higher Education iPad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Triangulation of Data to Determine Early Effectiveness[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14,39(1):45-57.

  [7]Fraga L M.Mobil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2012:160.

  [8]Elbarbary R S.Identifying Core Mobile Learning Faculty Competencies Based Integrated Approach:A Delphi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 & Learning,2015,4(2).

  [9]Alrasheedi M,Capretz L F.An Empirical Study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ructors [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6):211-219.

  [10]秦超.高校教师移动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位高校教师的个案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1):39-46.

  [11]Yusof A M,Daniel E G S,LOW W Y,et al.Teachers’ Perception of Mobile Edutainment for Special Needs Learners:the Malaysian C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4,18(12):1237-1246.

  [12][20]Lin H H,Lin S,Yeh C H,et al.Measuring Mobile Learning Readiness: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Internet Research,2016,26(1):265-287.

  [13]Teo T.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learning Acceptance Measure (ElAM)[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10,13(3):148-152.

  [14]Parasuraman A.Technology Readiness Index (Tri) 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Readiness to Embrace New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0,2(4):307-320.

  [15]Kwahk K Y,Lee J N.The Role of Readiness for Change in ERP Implementation:Theoretical Bases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8,45(7):474-481.

  [16]Hung M L,Chou C,Chen C H,et al.Learner Readiness for Online Learning:Scale Development and Student Perception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5(3):1080-1090.

  [17]Ertmer P A,Ottenbreitleftwich A T.Teacher Technology Chang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0,42(3):255-284.

  [18][19][22]Christensen R,Knezek G.Readiness for Integrating Mobil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Challenges,Preferences and Possibiliti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

  [21]O’Bannon B W,Thomas K M.Teacher Perceptions of Using Mobile Phones in the Classroom:Age Matter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Ike’04,2004(6):21-24,Las Vegas,Nevada,Usa.DBLP,2004:232-235.

  [23]Christensen R,Williams M.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a One-to-One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C]// In D.Slykhuis,& G.Marks(Eds.),Proceedings of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5(pp.1428-1433).Chesapeake,VA: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AACE).

  [24]Russell A L.Stages in Learning New Technology:Naive Adult Email Users[J].Computers & Education,1995,25(4):173-178.

  [25]Christensen R.Effect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 on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2,34(4):411-433.

  [26]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3.

  [27]Nunnally JC.Psy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 Hill,1978.

  (责任编辑赖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高教探索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113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