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高校教师自觉健康状况一般,百分制下平均分为65.5分。高校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46.96小时,其中深夜工作时间为6.97小时。将每周工作时间超出40小时按超时工作处理,按此计算,高校教师每周超时工作近6.96小时,超时工作时间占规定时间的17.4%。虽然高校教师采取的并不是标准工时制,但是由于其他工时制度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工作时间上限规定,因此标准工时制度的工作时间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我国高校教师过劳成因的回归方程构建
1.全自变量多响应回归方程分析
构建多变量响应回归方程,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明显小于10,且均值1.80小于5.00,说明各自变量间相关度较低,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于回归结果的影响较小。由多响应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有效观察变量N=667,R2=0.2658,LR chi2(38)=352.06,P=0.0000<0.0001,说明以高校教师过劳程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自变量中,宏观层面的变量a6社会期望、中观层面的变量b1职称评审与晋升、b5杂事占用时间、b9人才年轻化趋势、b18工作追求和微观层面的变量c5闲暇偏好、c6性格特质、c8家务挤占闲暇、c9工作/家庭关系、c10边界弹性与意愿、c12距下次职称评审这11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的z值统计量较大且对应的概率值P较小(P<0.05),说明这11个变量至少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的变量z值统计量较小且对应的概率值P较大,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说明,全自变量回归分析中只有11个变量对于高校教师过劳程度的影响作用显著(由于篇幅限制,全自变量多响应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在此不作展示)。
2.回归方程的优化
为了使回归方程拥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将不显著的自变量剔除,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多响应回归方程。如下表所示,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均在1以内,明显小于10,且均值1.14小于5.00,说明各自变量间相关度较低,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于回归结果的影响较小。由多响应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有效观察变量N=667个,R2 =0.2804,LR chi2(11) = 320.78,P=0.0000<0.0001,说明调整后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的更好。
3.弹性系数的计算
由于ologit回归模型的回归符号不能直接反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其回归系数也不能直接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真实大小,所以本文采取计算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贡献来讨论其影响。运用mfx命令求解出d(lny)/d(lnx),即各自变量的边际贡献。具体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