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造就了大学生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与社会的不断交融使各种思想浪潮通过互联网冲击着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其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也容易被网络上的暴力和不良事件等影响到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探究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发展,能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朱耀华和郝小芳所著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概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网络人群,以加强和改进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主要从理论、方法与实践三者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书首先详细地介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新时期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是适应网络发展的新产物。接着,从整体上介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发展,总结和梳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再接着根据网络发展的特点、网路环境和技术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拓展、环境构建、资源开发和教育方法进行概述分析。最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网络舆情、网络政治参与与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原来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更明晰地显现出来。第一,网络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带来冲击,包括网络色情对健康性伦理教育危害以及网络暴力和虚假信息、恶性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第二,西方网络文化的渗透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传统的人生观、道德观等造成困扰;第三,网络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客观上降低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第四,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除了这些影响外,多元化教学理念、多样式教学方式的发展和转化对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挑战。
面临这些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提高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另外,数据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如果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传播,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偏差行为,严重干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所以,在技术不断更新变迁的时代,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大数据技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促使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更新,对高校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全面了解和分析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培养大数据意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建设。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三,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四,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校园网络舆论导向,完善校园文化传播途径,打造校园权威的宣传平台,如高校官网、微信、QQ、高校论坛等,培养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舆论领袖等。
总之,通过阅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理论知识和基本问题等,对实施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充分的论断,为人们在今后数据变革的新时代提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学风建设项目《新媒体新技术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七育人”工作创新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组织育人工作新模式探索》。】
(吕刚,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