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评《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评《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
书名: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 作者: [美]戴耘 著,申继亮 编,刘倩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02949 出版时间:2013-06-01 定价:36.00元
  石梦良

  特殊教育以有着特殊需要的儿童为对象,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充分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最大限度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增加技能、完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特殊教育的种类繁多,包括聋童教育、盲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智力超常儿童教育、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教育、语言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障儿童教育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教育学教授戴耘在他的著作《超常能力的本质和培养》中,着重探索了超常教育的前沿理论,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特殊教育的大背景中,尊重个体的差异,以对社会、对个体负责的态度进行特殊教育。超常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类型,但教育的本质都尊崇因材施教的精神,实现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的作用。

  一、特殊教育正在经历平行分立课程模式到融合参与课程模式的转变  

  特殊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之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普通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样在特殊教育中适用,但特殊教育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要遵循特殊儿童的个体性差异,树立大教育观,实现特殊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国的特殊教育正在经历平行分立课程模式到融合参与课程模式的转变。

  平行分立课程模式是从普通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课程模式,课程分化是我国特殊教育从养护向真正教育转变的结果,广大教育者逐渐意识到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作用,在特殊、差异、障碍的口号中开始编制系统的适合听障、视障、智障儿童的课程,并逐渐定型。平行分立课程模式的确定,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满足了残障儿童的个性化需求,给残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课程分化的定型,平行分立课程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平行分立课程从主观上就对特殊儿童贴上了固化的标签,强调残障的特殊性,使得特殊教学从普通课程评价标准中分离出去,课程评价变成教师的主观评价,从而使那些完全可以达到普通课程评价标准的学生丧失了展现、发挥学习能力的机会和权利,无形中降低了特殊教育的质量。其次,平行分立课程加强了不同质的特殊学校之间的壁垒,使得盲校、聋校、智障学校之间成为相互独立又分离的体系,忽略了各种残障儿童之间的共性发展,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视而不见,窄化了特殊儿童的范围。我们不能以一种残障类型来教育一个特殊学校的学生,残障除了聋哑、盲、智力低下之外还包括自闭症、学习障碍、脑瘫等,所以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因材施教,打破平行分立课堂模式,实现融合参与的课堂模式。

  二、特殊教育课程融合发展改革策略

  特殊教育课程融合发展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促进课程的融合改革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将对该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 深化“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不应只作为一个政策惠及特殊儿童,更应该从实际考虑,如何在保障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是整个教育体制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可以加强融合,使得轻度障碍的学生可以灵活地转到普通学校学习,更好地实现受教育的权利。

  2. 以课程的融合为原则

  特殊学校课程设计要以课程的融合为原则,让更多的特殊儿童享受到主流教育,以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态度为指导,杜绝特殊教育中的随意性、主观性,让特殊儿童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3. 逐渐实现课程的融合改革

  特殊学校的课程融合改革需要教育界齐心协力,实现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基础教育课程三者的课程改革的统一。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需要普通的教育人员以及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把特殊教育改革融入整个基础教育中,在基础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特殊教育课程的融合改革。特殊教育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是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体现。

  【基金项目:2017中央支持地方-双师人才培育平台(项目编号0003017092)】

  (石梦良,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讲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高教探索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132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