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日文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承载和意蕴表达,我们对日语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它本身的表层所指,而要通过不同语境的转换,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意指,掌握某些表达方法与常规的语言、句法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或者逻辑上的错误。于是,在此背景下,要较好地掌握好日语就需要在文化视角下去研究语言文化表达的意蕴所指。《日语语言文化研究》以文化视角为写作重点,结合日语系老师们的教学、科研及研究方向,形成了语言篇、文化社会篇、文学篇和教学篇,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翻译、日语教育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日本语言同文化的关联性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的编者认为日本语语言有着文化传播的内在功能,是一种极富表达特征的语言形式。同时,日本语言因受传统思想影响,其语言表达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及精神构造。此外,日本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基于此,从日本文化视角出发,基于其传统思想影响,分析日本文化特征,进而对语言文化特点进行总结论述。编者旨在通过理论论述,进一步掌握日本语言文化特征,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并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因素不仅存在于单词学习中,而且也存在于语法学习和阅读翻译领域,并且日本语言会基于不同文化视角下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不同的语言文化特点。
二、跨文化交流对日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促使了日本语言的表达具有婉转、内蕴十足的特点。传统日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以词、句、语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占据了主要地位。此种教学方式将语言与文化割裂开来,使得学习者因文化知识的欠缺而不够正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够得体。于是,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一是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思维和丰厚的异国文化知识,对政治、经济、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流行时尚等各个领域都要有了解,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只局限于交际语言的培养,还应重视非语言要素的培养,适量地进行日本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在对其文化的理解中加深对语言现象的领悟。
三、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表达的弊端
本书认为,日语语言表达在体现日本文化本体的同时,也存在着语言表达固化的弊端。日本人自诩具有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但是在为人处世的方式上仍缺乏主体性,使得日语语言表达上呈现出无自信、虚伪的一面。“间人主义”的处世方式源于求大同、识大体、顾大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正说明了文化碰撞从根本上反映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特性。
四、文化交叉视域下日语语言文化表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对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弄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和作用,对于单纯的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跨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扫除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跨文化交际的实现依赖于现代科学的进步,日语语言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原始,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也最为正统。这些日语语言文化表达非语言交际,展示了其文化特性,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日语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语语言文化研究》从文化视角下对日语语言文化表达做了粗线条的研究,这种方向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必然之路。日语不仅是一种社交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日语语言文化研究》一书对于跳出语言来研究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关春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