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日渐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输出来源,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项仲平、邵清风等著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集合了我国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从内容上来看,第一章整体论述了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前景和发展现状,第二章到第六章则聚焦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艺术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作者通过对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优劣势、继承创新和蓝图展望的充分论述,深入解析了艺术教育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不管是从政策、体制、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横向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化创意的市场运营、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等纵向角度来看,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上的研究不仅实现了专业性的理论深化,也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路径,肯定了我国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合作和创新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评述
毋庸置疑,文化创意产业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而开阔的实践平台,而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打基础、建结构、稳布局的初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严峻的是,我国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明显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对艺术教育较为轻视,导致艺术教育发展受限,人才的综合素养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则是传统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应用性和社会性较差,艺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很难在实际的职业选择中应用和发挥自身的专业所学。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美欧日韩,文创产品更集中于“制造”而不是“创造”,创新创意和文化积淀的挖掘程度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在产业规模、产业链布局、产业运营管理、产业营销等环节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完善;二是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人才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还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和提升。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储备,要想获得理想状态的产学研合作共赢,要想真正地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水平和发展质量,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加紧改革步伐,让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地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了更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指导下,不断探索艺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首先,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在充分认识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应当以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导向,对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研究、教学指导和艺术实践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完善,让大学生能够在市场导向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更自然有序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接轨。
其次,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在艺术性理论和素养教育的系统化教育之外,增强艺术创新的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架构起从校园到企业的互动桥梁,让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活动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这不能从课本的理论中接触到,学生还是需要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最后,高校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引入当代的各种创新思维理念和创新科技成果,实现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升级,解放和创新艺术教育的课堂,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在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艺术教育来说,科技成果的引进既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拓展艺术发展的创新空间,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科技化的文化产业创新实践当中。
综上所述,在充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一书的研读和分析之后,笔者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艺术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必须得到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以更应用化和实践化的艺术课程来完善艺术教育创新的整体教学体系,以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更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积淀、艺术技艺和创意创新能力,从而切实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的、应用型的高素质艺术创意人才,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孙文涛,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