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国画教学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国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高校及教师来说,打破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董立军的《国画教学》一书是立足于自身的国画教学经历,对过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和提炼,重新审视了国画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画文化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达,并由此探索出了一条适应于当代教育语境的国画教学创新路径。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所面临的艺术环境和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碰撞和交流,以及传统、现代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共同推动了多元化并存的艺术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艺术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让国画艺术受到了更普遍的关注和传播,其教育教学也更深入地融入到当代大众化的教育创新语境中,其中,国画的文化传播、技法教育、艺术风格创新、教学模式变革都逐渐成为当代国画教学模式创新中的重要关注点。
首先,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当顺应多元化发展的艺术潮流。一方面,当代艺术格局正呈现出复杂、多元和开放的时代特性,国画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视觉艺术,它的文化独特性和艺术魅力必须在多元化发展的艺术潮流中找到共性和特色,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国画教学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在国画教学实践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技艺水平都是教学中的重点,也就是说,高校及教师在提升学生国画技艺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去发现、挖掘和理解国画鉴赏和创作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从而在国画创作中更好地实现文化与艺术的融合。除此以外,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下,国画教学的文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注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应该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其它文化艺术背景下绘画艺术的发展情况,通过国画与其它绘画形式的对比鉴赏和研究来进一步挖掘国画艺术中的亮点和不足,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填补不足,放大亮点,让我国国画艺术能够打破传统,实现自身艺术水平的突破创新。
其次,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当引进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当代语境下,科技的创新是各行各业各领域变革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在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中,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丰富的教学手段,例如新媒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和感受,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国画教学中的学习热情。除此以外,科技的发展还带来了许多国画创作理念和技法上的创新,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助力下,国画的创作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工具、色彩颜料、画布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种类的优势和特色,采用更多元化的材料和工具,使得国画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更灵活有趣地融入与时俱进的艺术想象,让国画的创作和教学突破技术、材料和工具的束缚,自由地运用各要素在国画作品中表达对时代、对历史、对生命、对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总之,科技创新的引进是国画教学模式创新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之一,为了加快我国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步伐,深入去研究、融合和引进科技设备、工具和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当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在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深刻地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中,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的国画教学模式更强调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方面,教师在国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学习需求来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法。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避免一言堂或单向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思考和互动中,提高国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以外,教师在课程教学结束以后,还应该对学生在国画艺术技法学习的情况进行跟踪互动,借助互联网交流渠道,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快速提高国画艺术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总之,笔者通过对《国画教学》深入研读后,并结合当代艺术语境和教育语境的发展变化,对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作出总结。当代语境下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既关系着高校国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我国国画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成果,也就是说,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此,高校及教师应当顺应多元化的艺术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建立“教”与“学”的多边互动模式,加速高校国画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全面地提升我国国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的国画艺术人才,传承和创新我国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实现国画艺术和国画教育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陈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