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是现代跨文化交际时代一门重要的实用型学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仍是英语人才需求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在翻译课程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创新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务实践能力都能获得较大的提升,从而在社会人才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薄振杰的《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研究》整合了当前高校专业英语本科教学中翻译理论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定性的理论研究模式和实证性教学试验模式深入地介绍和探讨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可行性理论和实践方案,并从翻译人才培养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模式,给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者提供了卓有新意的教学思路。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阶段,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及教师更应该加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一、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不足
当前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地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英语翻译的专业课程中,纯粹理论性的知识或纯粹实用性的翻译技能都可能导致学生走入误区,进而不能更好地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导致学生的翻译知识结构完善和应用能力提升的速度较慢;另一方面是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教学资源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拓展,其中最显著的是英语翻译专业教材的创新。当前英语翻译专业教材在实用性和理论性上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有限的课程设置时间里,教材不仅要作为课程的指导,还应该具备自学性和探索性的内容。除此以外,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师资力量也存在欠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翻译,翻译的最佳效果是什么样的,怎样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么翻译,翻译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合作中的重要价值,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再进一步地在教学实践、理论培训和专业交流中提升。
二、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创新
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及教师也在教学经验的分享和教研改革中大力推动着翻译课程教学的快速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是翻译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充分强调了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在教学研讨和实践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情境模拟,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更真实、生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第二是翻译课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强调和培养,在当前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语言背后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也就是说在翻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是完成词汇和篇章的翻译,同时也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架构起一个沟通的桥梁。第三是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得到了充分地提升,专业英语的翻译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应用词汇和句法,对此,在专业英语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增强专业英语的翻译训练,让学生在大众化的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之外,也深入去探索特色专业和特色领域的专业英语翻译技能。
三、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展望和建议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正处于变革创新的关键时期,高校及教师应当深入去观察、归纳和总结当前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革新和发展,以保证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能更加适应这个时代,更加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日益发展的现在,翻译课程教学还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包括信息化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文化性语言翻译、社会交际的语言翻译等,也就是说,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不仅是应用性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教师或学生而言,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还需要打破传统的翻译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固有模式,在课程目标调整和教学方案设计上进一步贴近语言翻译文化和理论的创新趋势,从而真正切实地提高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论语》英译‘改写’研究”(编号YY15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一书的研读,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开放型社会的日渐深化,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业英语翻译人才需求将随之增长,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化,在现状调研和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的创新发展,克服翻译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坚持创新,坚持实践,坚持开放多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从而获得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陈莹,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