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评《林业经济学》
  谢乐辰 王文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理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覆盖面较广,涉及林业经济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技术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林学、数学等学科领域。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对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理论讲解不充分、学术规范性不强和实用性不足,导致林业经济管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设想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各类学校在林业经济管理教学上亟待进一步改善,尤其应该加强研究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从而使林业经济管理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林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本文结合邱俊齐主编的《林业经济学》一书,对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有效融合展开研究,为林业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内容简介

  《林业经济学》一书是在我国国情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全书共有八个章节,层次分明,内容详实,语言表达流畅,运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系统地阐述了林业经济学理论。该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林业和林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等内容,从管理体制分类、经营类型、森林资源情况、林业生产贸易情况等方面对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而论述森林资源经济评价、林地经营形式等内容。该书后半部分介绍了林业资源配置、林产品贸易和市场、非木材产品经济等内容,着重分析了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且以独立章节来论述PRA方法在林区社会经济调查中的应用。《林业经济学》关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林业经济理论知识梳理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使林业经济管理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科学、更加形象,具有学术性以及可读性的特点,对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价值。

  二、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学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现代林业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趋向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一些学校开设的林业经济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与林业实际发展脱节,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其次,实践教学条件欠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对实地调研考察和社会实践有较高要求,但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财力、场地、人力等因素,并未开设实地考察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践需要。再次,师资的教学技能不足。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已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师资队伍,但有些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定量和实证研究的能力,有些专业教师无法较好地平衡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有些专业教师对林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这些直接影响学生对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获取与吸收。

  三、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融合的建议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正因为林业经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设置更应该与时俱进。例如,森林经营正由资源经营转变为生态系统经营,面对研究对象的改变,林业经济管理的课程设置也应随之调整与变革;积极与农业经济管理、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等不同学科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的多学科交叉实践;实践教学应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应将实践课程纳入学生培养长效机制中,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建设网络课堂互动平台,利用网络论坛、新媒体平台、网上资料库等形式,围绕“现代林业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收储”等林业经济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培养学生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学实践、林业经济学术研讨会、林业课题调研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培养已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并积极引进林业经济管理类人才;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一支专业化、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林业经济学》时,对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所作的一些思考。从实际来看,笔者认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在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还应该全面把握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特征与属性,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加强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大幅度提升林业经济管理教学质量,使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生命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谢乐辰,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王文烂,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高教探索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142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