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境重构调控教育语境的重构过程,支配学术话语的移位与转化,主导教育话语的生成。它是权势阶层重塑话语操作空间、渗透意识形态的有效机制,也是调节知识形态分类强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合法化语码机制是语境重构的核心,也是教育话语产生、分布、建构与评价等合法性的控制与衡量机制。教育语境重构的理论深化有助于明晰教育话语的生成过程,唤起更深刻理性的教育政策协商,为我国教育发展研究及未来教育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语境重构;教育话语;合法化语码机制;意识形态
教育话语是社会文化和教育互动的重要符号资源,也是一种社会认知与实践活动。它所传递的知识与价值虽源于学术领域创造的学术知识,但并非学术知识本身,而是教育机制重构规则作用下的教育知识与价值。[1]语境重构是教育机制的重要法则,调控教育语境的重构过程,其调节、控制作用以教育话语的形式体现出来。鉴于话语的主观性、社会建构性,语境重构生成的教育话语不单单是个体语篇或言语片段,还映射出话语内容及话语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状况。从社会符号学视角看,教育话语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语境重构规则作用下的语篇发生过程,遵循一定的社会活动范式,具有一定的语类构型。因而,探究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的概念、功能与机制对于深入理解教育话语的意义发生模式,透视教育话语中的权力控制,追踪教育发展轨迹及预测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蒙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语境重构界说
教育传承文化知识与价值、促进个体发展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在教育机制的作用下有序发生的。教育机制包括分布规则、重构规则和评价规则,分别调控知识产生、语境重构(教育话语建构)与教学实践三个过程,是知识产生、重构与传承的必要条件。[2]教育机制的上述三种规则之间是一种层级性制约关系。其中,语境重构处于中间环节,是架构知识生产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与中介,对教育机制的有机运行至关重要。
笼统地说,语境重构是调节、控制教育语境重构过程,并把学术领域的知识创造话语转化为教育话语的教育机制。语境重构规则的核心在于在特定社会语境下,按照重构者的利益选择适当的学术知识,将其重构为教育知识,进而建构教育话语与交际过程。语境重构下的教育体现为各种形式的话语,如课程发展纲要、课程标准(教学指南)、教科书等静态话语,以及师生课堂教学、口头交际等动态话语。[3]从话语性质上区分,教育话语包括两大系统:调控话语(也称制度性话语)与内容话语(也称实践话语)。前者涉及教育中的社会秩序,调节合法教育主体、内容、方法及过程的分类与控制,其典型语篇形式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后者涉及教育知识内容,关注所选教育内容的具体呈现形式,
收稿日期:2018-02-22
作者简介:王月丽,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安徽阜阳/236037)
*本文系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语料库驱动下的学术语篇评价研究”(SK2017A0300),阜阳师范学院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视阈下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rcxm201812)与教研项目“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JYXM08)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