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三)切实加强民主管理,落实明确严密的法治监督与问责体系

  法治高校建设的成效与高校法治的监督体系密切相关。从法治的监督体系来看,通常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监督、社会主体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高校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等为主要内容。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用到极限方可休止。”[13]如何处理“法”与“权”,“监督制裁”与“权力制衡”的关系是能否实现法治高校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法律将监督活动完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进而实现“监督法治”。

  从高校内部监督来看,应该建立法律监督工作机构体系,保障高校“立法”、“执法”、“普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使法治高校工作真正贯彻落实。在此过程中,高校的法律工作机构负责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纪委负责对高校内党员遵纪守法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审计部门对高校内各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要进一步发挥校内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校内申诉机制、情况反映与通报制度,进一步扩大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权与监督权。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将高校外部的多元监督形式与此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法治监督体系。依据社会契约论,由权利让渡而来的公共权力要有与其对等的责任,因为当人们将权利委托掌管者,一方面是代理行使权力的赋予,一方面是保障民主权利、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所以,在监督的基础上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进一步实现教育问责机制完善的要求,建立高等教育事业的考核与问责制度。

  (四)积极探索法治评估,确立科学合理的法治评估体系

  高校的法治发展方略已深入人心,法治高校建设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但对于高校法治而言,何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高校,似乎遥不可及。所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科学化考察与评估似乎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各式各样的高等教育评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如本科教学评估、高校学科水平评估等,然而在高校法治建设方面的评估却相对薄弱,这也是制约法治高校目标实现的重要问题。可喜的是在2018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建立依法治校指标体系、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活动”,这也为后续的高校法治建设评估奠定了基础。

  在对高校进行法治评估时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确定评估的主体。在评估主体方面,高校法治评估的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术研究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利益集团及社会成员个体等为其重要构成,建立起多元评估主体的理想状态,即实现法治高校评估的内外部评估结合,官方评估与非官方评估的平衡统一。[14]其次,要明确法治高校的建设指标体系。用指标而非概念把握法治已经成为法律领域的一种趋势。对高校的法治发展来说,也应该对其具体的法治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从而为建立现代化的法治高校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标本。最后,要探索法治高校评估的程序与方法。评估程序是整个评估环节的落脚点,通常来说会涉及到评估制度的建立、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措施与建议等环节。只有在法治高校评估中实现制度化建设,才能避免和消除评估过程中的主管随意与盲目性。在评估方法方面,法治高校评估可采用自我评定法、同行评议法、统计抽样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具体实施。在法治评估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增强评估考核与改善工作的联动机制设计,避免重评估轻改进的问题,要将法治评估结果真正用到高校的法治建设具体工作之中,为未来高校法治发展提供建设性方案。

  注释:

  ①本文中的“法律”是广义的范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②关于“法治高校”的概念,当前学界有相关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阐释,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结合法治理论与高校法治发展的实践对其进行定义,求证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法律视界[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26.

  (下转第40页)  (上接第10页)

  [2]陈大兴.论大学章程实施评估的价值基准及其指标体系[J].复旦教育论坛,2018(2):24.

  [3]劳凯声.“依法治教”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J].人民教育,2014(21):1.

  [4]陈大兴.导致大学社会公信力下降的三种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8-30.

  [5]李牧,楚挺征,余功文.我国大学法律制度之检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4.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199.

  [7]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72:291.

  [8][英]哈林顿.大洋国[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04.

  [9]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渊与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93.

  [10]付子堂.“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5(1):51.

  [11]张德祥,韩梦洁.权责、程序、透明、监控、问责——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8. 

  [12]孙霄兵,翟刚学.中国教育法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7(5):11.

  [1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4]冯世勇.强化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9):10.

  (责任编辑陈志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高教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042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