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对于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影响因素,魏德曼将学校环境、学生背景特征、专业领域和个人领域四方面整合成为如下框架(见图3)。他认为,在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大学教育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学生个人背景特征、专业领域和个人领域,外部环境与中心环境的交互影响是最主要的互动模式。各影响因素范畴用虚线代表其可渗透性和边界的可转换性,各个影响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影响的非线性互动关系。该框架表明,博士生社会化发生于大学内部有关于教学、科研与服务的规范情境之中,博士生与教师、同辈群体等其他成员相互影响并将其整合至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终形成社会化的转变。在大学教育情境之外,博士生也会受到自身背景特征、专业领域以及个人领域三类因素的影响。
此外,加德纳发现以下五个因素影响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社会化。(1)模糊性。博士生获得的指导与学生的期望间存在不一致性,学生出现不确定感,对任务缺乏清晰度。(2)平衡。平衡指的是学生需要平衡学术的责任以及外部关系和需求。(3)独立性。独立性描述了学生转向独立学者角色时寻求独立的愿望。独立性太多和不足之间的平衡是一个不断的斗争,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中期阶段的学生而言。(4)发展。发展是关于博士生的认知发展以及专业发展。加德纳认为在毕业前博士生需要掌握一系列技能和特质,否则其将在职业发展中受到阻碍。(5)支持。这主要是指学生在获得学业成功中所需的教师、同伴和经济支持。[20]特洛基亚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博士生的访谈中总结了个人内心的渴望、参与共同体、进行实用性的研究、明确在学术界的价值以及社交网络等因素会影响博士生的社会化进程。[21]
对于科学与工程类的博士生来说,有研究者关注了学术资本主义以及学术创业对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影响。塞勒尼发现市场价值有时会渗透到学术文化中,从而影响博士生的社会化经验。他采访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48名博士生,发现有许多师生进行了商业导向的研究项目,并将其视为一种普遍的现象。[22]他进而分析,金钱具有强大的市场驱动、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学术生活中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促成了竞争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声望与地位。[23]门多萨对美国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材料科学的博士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博士生开展与产业合作研究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可以获得研究资助。在该研究中没有发现知识产权问题、学生毕业延误或被剥削劳动力的现象。该研究认为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工作和交流机会。[24]
三、不同背景与学科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社会化
社会化理论为理解人类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了理论视角,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也为解释博士生教育搭建了模型与框架,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传统的线性与同质化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批评,认为其缺乏对学生特征、性别视角、阶段性变化以及个性化的关注。因此在博士生社会化的研究探索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学科博士生的社会化问题,增加了研究的内涵,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一)不同背景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社会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不同背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