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解,为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此外,PFF计划的实施还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博士生对未来学术职业的适应与准备,此后在伍德罗威尔逊基金会和教会慈善托管会的资助下美国又相继推出了其他改革措施,如“响应性博士教育(ResponsivePhD)”、“重新审视博士”(Re-envisioningthePhD)等改革计划。

  (二)院校改革

  在院校层面,上述国家范围的一系列改革计划有效地促进了研究型大学建立博士生社会化的准备项目,某些高校的PFF项目已经纳入学分,并开设了对于准备学术职业与求职的专门课程和研讨会。例如在内布拉加斯大学林肯分校,每学期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都会接受来自合作导师有组织的指导和反馈,参与PFF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均认为获得指导经验是项目中最有帮助的方面。[30]辛辛那提大学的生物系还规定参加PFF项目的学生注册3门以研讨会形式为主的课程可获得学分,其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和“学术职业求职”这两门课程为所有研究生开放。[31]

  除了PFF项目外,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以学术职业准备为抓手,对博士生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些准备项目一般由大学内部的研究生院、院系、就业指导中心或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包括课程、工作坊、实习、研讨会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展的建设“未来教师项目”(Building Future Faculty,BFF)是一个针对全校对学术事业感兴趣并处于论文阶段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的研讨会计划,旨在帮助其发展研究和教学技能,增进对学术职业的了解。参加者参加包括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出席的演讲与研讨活动,有机会与教师会面,讨论研究计划,并了解院系文化。在这些关于学术工作和职业兴趣的深入讨论中,参与者可以收到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反馈意见。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认为“未来教师项目”不是一个工作安置计划;相反,它旨在为研究生和博士后准备学术职业提供宝贵的信息[32]。在院系层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护理学院通过将学生浸入研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来实现博士生的社会化,以实现培养合格的研究者、为知识创新做出贡献的培养目标。学院准备和支持的社会化活动包括:增加导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参与研究小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项目中的非正式讨论。此外学院还强调了建立学生资助机制支持社会化的重要性。[33]

  (三)学会支持

  除了联邦政府与基金会以及高校等培养单位的重视外,各学科的专业协会也相当支持博士生教育改革、关注博士生社会化问题。例如,现代语言学会一直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发展,召开了博士生教育的研讨会。美国历史学会成立了研究生和早期职业委员会,旨在协助研究生早期职业准备,并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美国化学学会也举办了研讨会研讨博士生教育及职业适应的问题,并且对于研究生的职业准备、社会化等方面的就读体验定期发布调研报告。

  五、结语

  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相关研究的产生适应了美国博士生教育改革、学术职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化理论自身演变的逻辑,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了日渐成熟的研究体系,其研究视角和视野不断拓宽,展现了博士生从入学到就业过程中个人发展与学术发展的综合图景。社会化理论重在关注个人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研究中尤其强调学生和教师构成学术环境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理解博士生教育的有效工具,对于高校改进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良好的概括性,都使其易于得到理解和应用。在我国博士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博士生社会化对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生的培养过程,加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准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化理论鼓励师生、生生交往,培养机构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向学生传达明确的学术期望;强调家庭、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注重专业协会联系行业与高校的辅助协调作用。这些方面都为我国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所应着手的关键环节提供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该框架延续了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对于社会结构及功能的关注,强调一致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习得,过于依赖外部环境对博士生的塑造,将博士生个体和学术组织看成是为整体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的目标关注不够。此外,随着博士生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对于博士生个人发展以及通用技能发展的关注也亟待加强。因此,在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实践当中,应注意其在中国教育情境下的适切性;同时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刊物简介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目录
   第006页:目录
   第007页:高教探索·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8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09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0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1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2页:教育管理·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第013页:高教探索·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4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5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6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7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8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19页:教育管理·愿景与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研究
   第020页:高教探索·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1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2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3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4页:教育管理·教育话语语境重构研究引论:功能、机制与意蕴
   第025页:高教探索·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2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3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4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
   第035页:高教探索·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6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7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8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39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0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1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2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胜任大学教学做准备
   第043页:高教探索·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4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5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6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7页:学科与专业·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向
   第048页:高教探索·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49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0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1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2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3页:课程与教学·教学学术:概念辨析及本质探究
   第054页:高教探索·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5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6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7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8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59页:课程与教学·中国文学史书写形态与课堂教学
   第060页:高教探索·“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1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2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3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4页:课程与教学·“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065页:高教探索·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6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7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8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69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0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1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2页: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第073页:高教探索·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4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5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6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7页:比较教育·问责与改进:美国大学开展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的双重动力
   第078页:高教探索·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79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0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1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2页:比较教育·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研究职能定位与实践
   第083页:高教探索·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4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5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6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7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8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89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0页: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第091页:高教探索·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2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3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4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5页:教育史研究·文化自觉与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
   第096页:高教探索·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7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8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099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0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1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2页:教育史研究·西欧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
   第103页:高教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4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5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6页: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现状及思考
   第107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0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2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移动学习融入教学的准备研究
   第114页:高教探索·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5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6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7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8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19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0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1页:教师与学生·高校教师为何累?
   第122页:高教探索·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3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4页:教师与学生·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
   第125页:高教探索·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6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7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8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29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0页:综述·欧美教师知识演变评析
   第131页:插页·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32页:插页·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探索
   第133页:插页·文化视角下的日语语言文化表达
   第134页:插页·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结合
   第135页:插页·探寻日本古典文化的“中国情结”
   第136页:插页·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第137页:插页·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138页:插页·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第139页:插页·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第140页:插页·让音乐家带你走进音乐美学史
   第141页:插页·课程群体系教学改革与设计在热带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42页:插页·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
   第143页:封三·微语言发展的冲突异化与治理之道
   第144页:封底·声乐文化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高教探索比较教育·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070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