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校改革
在院校层面,上述国家范围的一系列改革计划有效地促进了研究型大学建立博士生社会化的准备项目,某些高校的PFF项目已经纳入学分,并开设了对于准备学术职业与求职的专门课程和研讨会。例如在内布拉加斯大学林肯分校,每学期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都会接受来自合作导师有组织的指导和反馈,参与PFF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均认为获得指导经验是项目中最有帮助的方面。[30]辛辛那提大学的生物系还规定参加PFF项目的学生注册3门以研讨会形式为主的课程可获得学分,其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和“学术职业求职”这两门课程为所有研究生开放。[31]
除了PFF项目外,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以学术职业准备为抓手,对博士生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些准备项目一般由大学内部的研究生院、院系、就业指导中心或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包括课程、工作坊、实习、研讨会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开展的建设“未来教师项目”(Building Future Faculty,BFF)是一个针对全校对学术事业感兴趣并处于论文阶段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的研讨会计划,旨在帮助其发展研究和教学技能,增进对学术职业的了解。参加者参加包括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出席的演讲与研讨活动,有机会与教师会面,讨论研究计划,并了解院系文化。在这些关于学术工作和职业兴趣的深入讨论中,参与者可以收到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反馈意见。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认为“未来教师项目”不是一个工作安置计划;相反,它旨在为研究生和博士后准备学术职业提供宝贵的信息[32]。在院系层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护理学院通过将学生浸入研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来实现博士生的社会化,以实现培养合格的研究者、为知识创新做出贡献的培养目标。学院准备和支持的社会化活动包括:增加导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参与研究小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项目中的非正式讨论。此外学院还强调了建立学生资助机制支持社会化的重要性。[33]
(三)学会支持
除了联邦政府与基金会以及高校等培养单位的重视外,各学科的专业协会也相当支持博士生教育改革、关注博士生社会化问题。例如,现代语言学会一直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发展,召开了博士生教育的研讨会。美国历史学会成立了研究生和早期职业委员会,旨在协助研究生早期职业准备,并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美国化学学会也举办了研讨会研讨博士生教育及职业适应的问题,并且对于研究生的职业准备、社会化等方面的就读体验定期发布调研报告。
五、结语
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相关研究的产生适应了美国博士生教育改革、学术职业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化理论自身演变的逻辑,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了日渐成熟的研究体系,其研究视角和视野不断拓宽,展现了博士生从入学到就业过程中个人发展与学术发展的综合图景。社会化理论重在关注个人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研究中尤其强调学生和教师构成学术环境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理解博士生教育的有效工具,对于高校改进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良好的概括性,都使其易于得到理解和应用。在我国博士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博士生社会化对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生的培养过程,加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准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化理论鼓励师生、生生交往,培养机构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向学生传达明确的学术期望;强调家庭、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注重专业协会联系行业与高校的辅助协调作用。这些方面都为我国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所应着手的关键环节提供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该框架延续了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对于社会结构及功能的关注,强调一致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习得,过于依赖外部环境对博士生的塑造,将博士生个体和学术组织看成是为整体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的目标关注不够。此外,随着博士生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对于博士生个人发展以及通用技能发展的关注也亟待加强。因此,在美国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实践当中,应注意其在中国教育情境下的适切性;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