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亚里士多德”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对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和中世纪西欧影响深远。大学出现在中世纪西欧而不是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是由西欧中世纪所特有的二元权威社会所决定。罗马教皇和世俗君主必须证明其自身的合法性,这是古希腊留下的理性传统。中世纪大学是西欧社会理性思维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亚里士多德;理性;基督教;伊斯兰教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及其注释,其教学方法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辩论法。①在中世纪大学,上大学和研读亚里士多德基本等同。如果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重返西欧,中世纪西欧最多是基础教育的繁荣,而不是大学的兴起,其原因是西欧缺乏高等教育运作所必须的学术资源。[1]从罗马帝国崩溃后到十二、十三世纪的翻译运动之前,西欧对亚里士多德的了解仅仅限于波爱修(Boethius,约公元480年—公元524年)翻译的基本逻辑学论文(旧逻辑)。以“亚里士多德”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对古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影响深远,但为什么在它们那里没有酝酿出大学?大学出现在西欧中世纪,是历史必然还是偶然?
一、为什么古希腊罗马没有出现大学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的土特产,是西欧理性思维体制化的表现。[2]古希腊罗马似乎拥有孕育大学的极好条件——思想活跃、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法制完备(罗马法)等,但为什么大学没有在古希腊罗马诞生?
古希腊有两种类型城邦政体,也存在两种类型的教育模式:斯巴达模式和雅典模式。这里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例说明古希腊教育,附带说一下罗马教育,随后探讨大学为什么没有在古希腊罗马出现。
(一)古希腊罗马的教师组织形态
1.斯巴达的教师:志愿者
斯巴达实施的是一种寄宿式学校教育制度,或许就是这种寄宿式,给人留下一种公办教育制度的刻板印象,进而推测整个古希腊是公办教育。据弗里曼的研究,尽管斯巴达特别重视教育,不过并没有资料显示城邦为公民教育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财政支持。[3]在斯巴达,男孩接受教育的费用是由家庭承担,如果斯巴达穷人无力向俱乐部缴纳会餐(syssitia)费用,就会失去公民资格,他的孩子也会失去在城邦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里所提到的费用,是伙食费,而不是学费,因为在斯巴达,教学是不收学费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由社区里年长的志愿者承担,而不是职业教师。[4]斯巴达的教育内容几乎都是体育或者军事[5],其目标是培养男孩严密的纪律性、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这种教育完全和生计无关。在本质上,斯巴达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
斯巴达教育制度在古希腊并不是个案,其教育制度被一些城邦所借鉴。比如斯巴达的仰慕者色诺芬(Xenophon)就在其所在城邦实施与斯巴达同样的教育制度;克里特(Crete)的教育制度也是借鉴斯巴达的,不同的是,男孩子的伙食费是由城邦公共经费买单。
2.雅典的教师:个体户
收稿日期:2017-03-15
作者简介:郭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黄旭华,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广州/51063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世纪教师行会研究”(BOA15003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