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术组织”的代表:学园
希腊也存在不少学术组织,比如斯多葛廊院、伊壁鸠鲁花园、吕克昂学园和柏拉图学园,这里以柏拉图学园(Academy)为例,窥视希腊的学术组织机构。公元前393年,柏拉图(Plato)开办的学园,被视为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想进入学园学习和研究,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不懂几何者莫入”。这一要求被刻在学园大门的门楣上。人们往往把学园这类机构视为面向大众开放的教育机构,这是不恰当的,学园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菁英俱乐部,在那个时代“懂几何”者绝对是极少数人。柏拉图学园是一个哲学共同体,学者们的年龄和成就参差不齐,但平等共事。学者们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便可以自由地参加学园的各种活动。[8]学园的神秘色彩从加入的第二条件——必须信奉“阿波罗”和“缪斯”,可见一斑。从外部组织形式看,学园是一个宗教团体,学者过着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as)式的苦行生活。古希腊罗马也是一个宗教社会,和中世纪社会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是一个多神统治的社会。古希腊罗马的确存在高等教育机构,不过它们和中世纪大学不是一个概念。就古希腊罗马的法学、修辞学和哲学教育而言,后来的教育机构都很难与之相提并论[9],但古希腊罗马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法人化。将大学的源头无限制地推向古希腊罗马,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恋尸癖”(necrophilia)。不管是柏拉图的学园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Luceion)或者其它学术机构,从根本上说,不过是私人禁脔。
希腊和罗马人是同一民族的两个分支,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中的两个方言,有着同样的政治制度及政府原则,经历了一系列类似的革命。[10]因此可以说,古罗马是希腊文化忠诚的继承者。相比较而言,古希腊更注重人的全面教育,而古罗马则偏重教育的实用性。
(二)古希腊罗马未出现学者行会的解释
对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尝试回答古希腊罗马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学”(学者法人组织)。“说有易,说无难”,下面从三个维度解释。
1.教师角度
在古希腊罗马上层阶级子女的教学工作经常是由奴隶来承担。这些奴隶教师有一个专门称号“教仆”(paidagogos),就是现代“教师”(pedagogue)一词的起源。可见,教师这一职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卑贱”。希腊作家卢奇安(Lucian)就曾经刻薄地说:神不喜欢的人成为了教师。对一个人最好的惩处,就是使其贫困,不得不去教孩童阅读和书写。[11]但在古希腊还有一种教哲学和修辞学等高级学科的教师,比如希腊的苏格拉底、罗马的昆体良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不错的待遇。不过,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他们的地位就不能算高。在当时,如果一个人以教书为职业,也就是说以谋求学费为目的,就马上归于“智者”。在古希腊罗马人看来,凡是以牟利为目的教学都不能称为教育;一切以挣钱为动机的行为,都无法赢得人的尊重。[12]在雅典,任何人都可以当教师,只要有人愿意付学费。斯巴达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任何成年人都有资格和义务教育年轻人。在漫长的古希腊和罗马共和时期,教育被普遍认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因而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教师政策。执教资格对于古希腊罗马来说,的确是一个前所未闻的东西。
在古罗马有一个传统,几乎任何手工业者行会,都会为新成员的加入举办某种纳新仪式——就职礼(inceptin)②。在古罗马,教师阶层也存在类似的仪式。据拉斯达尔(Rashdall,H.)研究,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学校和修辞学学校存在“执教礼”仪式。[13]执教礼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罗马教师群体开始拥有某种朦胧的团体意识。不过,从这种朦胧的团体意识发展到教师法人组织,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据汤普逊考察,古罗马共有80多种不同行业的社团组织[14],比如纺织行会、小商贩行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