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多种范式的交替抑或是多种范式的并存。“量化、质性及混合研究三者不具有排他性,选择何种研究方法关键要依据研究问题。”[25]我们抵达真理彼岸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能顾此失彼。更重要的是,学术话语以及学术话语的表达最终指向的是思想的启迪、技术的进步、应用的创新,而当前的学术系统中“垃圾概念于是充斥于各种学术期刊和书籍,而它们的创造者也只能通过似是而非的复杂语言来掩盖演绎能力的缺乏,以及经验感和想象力的苍白。”[26]但我们也会发现学术系统是一个存在等级的体系,但这样的一个系统时在交替更迭中不断前行的。
不同的学术话语代表了学术人对于研究领域的裁剪、处理,都具有一定的建构特征。不论是强调客观的数理逻辑的话语方式,还是主观思辨和证据支撑的阐释话语方式。“在SSK学者看来,主要是科学话语具有主体性特征,科学话语中嵌入了科学家本人的个人情感、利益(学术的或政治的)社会属性(其在科学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在学术网络中的地位)先入之见的学术立场等,这些主体性特征影响了科学话语的书写方式及语言组织模式。”[27]利奥塔也曾经指出过对于“科学话语”的质疑,“这些科学的地位取决于一种语言的存在,这种语言的运作规则本身并不能得到证明,但它们是专家之间达成的共识。”[28]并非我们所认为的最能够代表科学的数学语言就是完全无懈可击或根基牢固的,任何的一种话语都代表了一种“语言游戏”,“游戏”是否能够进行,则取决于游戏中的人是否对规则达到了共同的认可。“切不可只相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自己所说的。他们应该成为人类文化学所说的‘情况提供者’,即一个有特长的、当然得情况提供者,但最终是一位令人怀疑的情况提供者。”[29]
话语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工具被言说和使用,在话语、权力与秩序之间构成了共同促进的体系,学术研究通过外显的话语来形成一定的学术权力,在不同的话语中构成了整体性的学术秩序,不同的话语方式需要遵循相应的秩序,进而又重新形成权力与等级关系。学术话语参与到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之中,它不仅仅在规范着特定学术话语的规则,也在形塑学术人身份的同时,进一步的形成学术系统中的秩序和等级,不同的学术话语共同构成了整个学术系统运行所依赖的话语规则及其建立起的秩序,而这样的学术秩序也会随着学术话语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动。因此,从学术话语的角度而言,学术系统的运作正是在这样的变动过程中,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学术秩序平衡。“话语得到历史的、动态的研究,其根据是话语类型在话语过程中的变化着的结构,并根据诸如此类的变化如何反应和建构更加广阔的社会变化过程。”[30]各种学术话语之间的关系的有机团结构成了学术话语的整体样式,学术话语中的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并不是单纯来自对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接受,而是基于劳动分工上的功能性相互依赖。”[31]学术话语言说对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的学术话语部落之间也是一种基于分工的功能性依赖,通过整体性的、各有分工的学术话语规则与体系,共同构筑学术话语、学术研究的多元化格局。
总之,学术秩序通过学术话语得以建立,不同的学术话语在学术等级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话语不仅在整个学术生产中具有了建构了作用,同样也在建构着学术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彰显学术等级。学术话语、学术秩序以及学术权力之间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行动者网络”,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对于学术系统规则的更新和再生产。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话语是科学话语,而非叙述性话语,虽然利奥塔指出了对于科学话语合法化的质疑,但文中所提到的三种科学话语的形式具有其历史性的特征,并且也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得到共同的认可。
②所谓“拆零”意指的是把一件事物或现象的整体一起内涵的成分拆成数部分,进而对其彼此之间或它们与整体之间进行因果关系的剖析。这可以说是自然科学最典型的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志伟.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看哲学话语的困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45.
[2][12][15][20][21]叶启政.实证的迷思:重估社会科学经验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86,88,89,92,89.
[3]王彦雨,林聚任.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马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