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育人机制,使受助学生成长成才。从这一意义上讲,育人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育人过程中,高校可尝试依托国家助学贷款,实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利用国家奖助学金,坚定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勤工助学,强化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从而在对大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政府和高校不仅传递了物质资助,更多地是在教育学生诚信守实、热爱祖国、自立自强等道德标准,这种关照学生生活的德育方式超越了课堂教育外在性的鸿沟,可直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取得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效果。
总体而言,教育补偿是学生资助的本质所在,帮助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进入大学是学生资助事业的核心价值。面对当前我国学生资助存在的伦理困境,通过确立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方式、明确国家助学贷款参与主体的职责、积极推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发挥学生资助实践育人功能等路径的结合,能够有效维护贫困生的人格尊严、实现责任伦理的复位以及推进区域间的教育公平。除此之外,政府应大力倡导和鼓励捐资助学以促进社会财富向弱势群体的伦理化流转,同时努力营造资助政策运行的和谐氛围,以此共同夯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运行的整体价值基础,进而实现政策自身的价值跃迁。
参考文献:
[1]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60.
[2][7]ABEBAYEHU A T,JOHNSTONE D B.Means Testing:The Dilemma of Targeting Subsidies in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M].Buffalo: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2004:183-197.
[3]江应中.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困境与价值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A):23-28.
[4]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2020-05-28].http://www.gov.cn/xinwen/2020-05/20/content_5513250.htm.
[6]沈红.中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422-423.
[8]孙涛.高校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J].高教探索,2018(11):120-122.
[9]孙涛.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财政干预[J].江苏高教,2011(3):45-48.
[10]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32-36.
(责任编辑赖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