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廖健 王书琴 宁会苗
收稿日期:2020-02-09
作者简介:屈廖健,江南大学教育学院、至善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王书琴,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宁会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无锡/21412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城市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及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研究”(19CSH052);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江苏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志趣培养机制研究”(JGZZ19_058);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万计划背景下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多维发展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G2019118)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全美本科生博雅教育质量追踪调查是一项基于博雅教育理念,考察本科生综合能力的专题性本科教育质量监测项目。调查项目自本科生入校第一学期开始实施,结合本科生的就读经验,对其批判思维能力、多元文化能力、社会化适应等多项指标进行过程性监测,旨在考察本科生博雅教育的现状及效果影响因素,为院校运行管理与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提供政策支持。调查项目基于本科培养理念确立测量工具以及追踪调查式的研究设计、研究型的调查机制等特点值得我国大学生学情调查借鉴。
关键词:美国;本科教育质量;博雅教育;追踪调查;大学生发展
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迎来高速发展期,本科生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生培养质量评价系统研发。[1]新世纪以来由印第安纳大学主持的全美大学生学习参与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在全美1600余所各类高校中运用,是目前美国乃至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本科生学情调查项目。[2]在此背景下,全美本科生博雅教育质量追踪调查(Wabash National Study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WNS)作为NSSE的特别项目应运而生。WNS专门针对全美范围内本科生博雅教育实施情况展开追踪调查,旨在于提高本科生博雅教育的质量。WNS在项目设置、组织实施、调查设计、测量工具、样本选取等诸多方面都有别于一般性的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专注于本科博雅教育的评价,具有专门性与研究性的特点,对我国高校专项类学情调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WNS项目的起源与目标
(一)项目起源
从哈佛、耶鲁、威廉玛丽这三所北美最早的学院建立起,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就一直是美国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3]1828年的《耶鲁报告》(Report on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in Yale College)已强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为各种专业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心智训练,提高其成为自由人(全人)的能力。[4]20世纪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等所领导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改革延续了博雅教育的生命,但新时代里本科生批判性思维、道德推理、社交能力等博雅教育的基本学习产出的形成机制成为了美国大学人才培养的重难点问题。[5]
自2006年起,沃巴什学院博雅教育调查中心(Center of Inquiry in Liberal Arts,CILA)与爱荷华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以及美国大学测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ACT)合作,发起了专门针对本科博雅教育的调查项目。项目参与院校遍及全美数十所高等院校,其中四年制的本科文理学院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综合性大学约百分之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