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和改进[14]。
2003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科学和培训部(DEST)发布了《我们的大学:支撑澳大利亚的未来》,该报告指出必须保持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并强调了对海外教育的监管和审计。从2005年起,联邦政府委托AUQA对澳大利亚教育提供者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的海外高等教育进行审计,该举措确保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在国际市场上继续提供优质服务[15]。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跨国教育质量框架”,该框架包括四项关键要素:一是更好地为澳大利亚的跨国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保障提供支持;二是增加与跨国活动相关数据和资料的透明度;三是提供有效和高效的质量保障职能;四是国内和跨国教育课程就交付标准和结果而言必须是等同的。从本质上说,尽管它确实是一项重要的沟通和促进方案,但它不是一个监管框架。同年,AVCC发布了《国际学生教育:澳大利亚大学实践准则与方针》,AVCC准则及其相关指南(包括收费退款指南)是澳大利亚大学对国际学生的承诺以及确保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和培训提供者具有良好声誉的切实证据[16]。
在2006-2007年,国家为提高透明度、给机构更大的灵活度和为国际学生更大的保护,对海外学生教育和培训的登记机关和提供者的实践准则进行了修改。在《2000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下建立的《2007国家准则》开始实施。2007年,工党政府以“教育革命”作为执政党政治运动的关键,政府发起了一项对高等教育的重大审查(Bradley review),该审查报告将重点放在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如经费、对各团体提供的高等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的合作,学生的经历,研究和质量保障。该报告认为澳大利亚在国际教育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教育作为重要的出口产业也非常成功,澳大利亚大学一直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核心。但如果要保持全球竞争力,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需要依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并扩大对国际教育活动的关注,加强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监管、认证和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利用其在国际教育方面的巨大优势,专注于制定一项全球参与的长期可持续战略。有必要采取一种被称为“第三阶段”的国际化,其特点是采取更全面的方法,包括保持一个可持续的“贸易”议程,使国际学生团体更加多元化,高等学位的学生比例更大;更好地支持学生(国内外),增加在校园内的经历,确保他们在全球环境中做好工作准备;改善政府间的合作,以确保政策的一致性,以支持教育产业发展、监管和技术移民;更多的关注国际研究合作。
AUQA的成立为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颁布各类政策,国际高等教育的质量切实得到了保障。2004年的亚太质量网络和跨国活动监测的调查表明,澳大利亚是少有的具有高等教育进口和出口质量保障机制的国家之一。然而,质量保证在这些机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程度并不十分清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还不完善。
(四)2010年至今:成熟期
2011年,高等教育和质量标准署(TEQSA)代替AUQA,TEQSA采用“合规性驱动(compliance-driven)”方法来评价质量。与AUQA不同,TEQSA有法律权利对未达到TEQSA门槛标准的高校机构进行制裁。高校提供的跨国项目被列为是高风险的。目前,澳大利亚高校跨国教育战略、质量保障和管制并不一致。高校正在承担跨国活动的成本效益分析,通过不同绩效数据评价财务能力。以往高校更多关注跨国项目的利润率而并不是通过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来确保标准。因为大学正继续寻求新的跨国教育合作,跨国项目/合作伙伴及校园的增长和可持续性是关注的重点内容[17]。
2015年10月,联邦教育与培训部长制定了基于《2011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法案》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家标准——高等教育标准框架(入门标准)2015(HES框架)。新的高等教育标准框架以监管为目的,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所有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在澳大利亚或由澳大利亚提供的)必须满足并持续满足新的HES框架要求,TEQSA将承担对申请的评估。HES框架是根据学生生命周期建构的,从预期成为一名学生到获得毕业资格。该标准为高等教育提供者提供了一个框架并对其高等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内容监督与管理。新的HES框架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高等教育标准;二是高等教育提供者标准。其中高等教育标准包括七个方面:学生参与与成就,学习环境,教学,研究与研究培训,机构质量保障,管理与问责制,表现、信息与信息管理。无论其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标准要求教育提供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正式的教学互动机会(包括国际学生),如小组讨论、团队建设、非正式学习。教育提供者的安排应使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