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鹍
收稿日期:2019-10-27
作者简介:齐小鹍,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大连/116024)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大攻关课题“‘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研究”(16ZG003)的成果之一。
摘要:摩尔多瓦的高等教育历经罗马尼亚占领时期、苏联占领时期、独立后的过渡时期、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四个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从苏联模式转向以欧盟博洛尼亚进程为标准。摩尔多瓦的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与欧盟之间联系密切、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高效运用。进入21世纪,摩尔多瓦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众多困境,例如人口数量下降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数量减少、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出现矛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科学研究水平较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摩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关键词:摩尔多瓦;高等教育;历史变迁;特点;困境
摩尔多瓦是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1990年5月23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改国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后,于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1]摩尔多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探究摩尔多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益于增强国内对摩尔多瓦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整体认识,有利于深化中摩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促进中国与摩尔多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接。
一、摩尔多瓦高等教育的历史变迁
摩尔多瓦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国家独立之前其教育体制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较大,1991年国家独立后,开始结合国情对国家教育体制等领域进行调整,与欧洲教育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相适应。摩尔多瓦高等教育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四个时期。
(一)罗马尼亚占领时期(1918-1940年)
比萨拉比亚位于普鲁特和德涅斯特河之间,曾属于罗马尼亚领土的一部分。比萨拉比亚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位于基希纳乌,名为乌尼雷亚音乐学院(后改为加夫利尔国立音乐学院),于1919年创办,致力于音乐教学。
罗马尼亚占领时期,摩尔多瓦的教育开始有所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学校。由于摩尔多瓦的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小学毕业水平,只接受过一年的教师培训,因此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面对师资不足的局面,摩尔多瓦于1926年在蒂拉斯波尔(当时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建立了一所中等师范专科技术学校。1930年,摩尔达维亚公共教育学院成立,成为该地区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下设物理与数学系和农业生物学系。1933年,为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公共教育学院进行了重组,变为蒂拉斯波尔教育学院,下设历史系、语言学系、物理与数学系和自然科学系,学制为4年。1939-1940学年期间,教育学院共计招收389名学生,1944年还开设了博士课程。蒂拉斯波尔教育学院在语言学、历史、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等领域对小学和初中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到1940年,该学院培训教师数量达到798名。
此外,为满足国家在农业领域发展的需求,1932年蒂拉斯波尔园艺学院建立,开始在农业科学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由于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高等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