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嵘 王慧 师璐
收稿日期:2020-06-23
作者简介:曾志嵘,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王慧,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师璐,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研究实习员,硕士。(广州/510515)
*本文系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2018年重点实验室项目“大学第三方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C1051030)、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摘要:利用世界大学第三方指数工具,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进行SWOT分析,探究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提升战略。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列四大湾区第二位,但一流高校竞争力不足;相较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明确的湾区标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不明确;内部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多方面差异,香港高校师资力量、学术研究和国际化表现优于粤澳高校,但与珠三角地区教育成果和学生培养结果相比,表现不突出。建议依托国家发展战略,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定位,借鉴世界一流湾区竞争力提升路径,整合三地优质资源,建立湾区互补式融合发展平台,打造区域高等教育中心。
关键词:高等教育竞争力;态势;发展策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大学第三方指数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的合作”,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湾区”作为“区域”的一种重要形态迅速崛起,是国家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探索湾区发展模式的重要突破口。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高等教育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力[2],直接承担着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的职能。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湾区建设性政策不断发展,考虑到高等教育竞争力对社会整体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对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第三方客观评价和比较,是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发展策略的基础。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现今高等教育评价形成了以大学排名为主的评价形式,本文选取各种类型的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世界大学第三方指数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并以此评价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大学第三方指数研究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综合分析第三方评价信息,构建了大学第三方指数计算模型,整合运算形成一个能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呈现大学的总体第三方评价状态的指数,课题组将其定义为大学第三方指数[3](Third-party University Ranking Indexes,简称 TUI)。
我们明确大学第三方指数定义,利用各世界大学第三方评价信息建立数据库。考虑到国际排行榜中指标体系的半公开性,收集了4个影响力大、权

